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满清篡改明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满清篡改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有人说明史被篡改?有何依据?
谢邀 唉呀,这事怎么说呢?这事还用说吗?岂只明史呀,任何史都未必正直公明,情理之中,见怪不怪吧
修史,前世记史,怎样有益怎么记,怎样高大上怎样记,自己记自己,谁好意思把自己描歪,写字的人是要吃饭的呀,描主子怎样描能不会么。后世升起,站在高处回头望,一桩一桩亮堂堂,该砍砍,该弯弯,扒皮撤红,件件修缮修缮,大形还原,这就是记下的前代历史了。
历史从来有官方文官修记史,有民间使说史,被称为野史,严谨的求史往往是要旁史印证的,也只有多方佐证方可确实无疑,所以,明史被谁改过很正常,也是必然的
历史没有真相,只能无限还原接近真相。任何一方的记录都有其局限的一面。因此,要无限接近还原明史,还需要从多方的史实去研究,至少三部资料值得通读研究,分别是:当朝的《明实录》、清朝修编的《明史》、以及明末清初成书的《国榷》。前两部都是官方作品,无论是美化还是抹黑都有其局限的一面,后一部是民间作品也有其局限的地方。实际上,明代民间传记和类史书非常繁荣,文人官员都有出书写转的习惯,把这些一起结合起来通读研究,应该可以无限还原接近历史。一家之言。
明史记载,。正德皇帝亲自率领十万大军亲征蒙古,同蒙古十几万大军交战,但是却只杀死六十多个蒙古士兵,还记载正德皇帝亲手杀死一个蒙古士兵。
那么问题出现了,这么大规模的对战,仅仅是杀敌六十几个人,这未免太那个了吧?
就算是二十万头猪互相冲撞,至少也会带来不小的伤亡吧,何况当时的明军还有大炮和强弓劲驽。
而且在皇帝御驾亲征的情况之下,不可能将士不用心尽力吧!
只能说明史确实存在一些不实的记载,而且这可能是由于清朝时期的文字狱造成。
虽然说新朝给前朝编史会使用前朝的一些遗老,但是人家都能投降,就一定也能通过抹黑前朝来为自己开脱一点罪名。
而且别忘记了当时清朝的文字狱有多么厉害,只要写了一个不好的字,都有可能直接被处死,所以这些编史的官员,势必只会唯唯诺诺。
即便是现在来看明史,也会觉得不当之处很多,就是让人觉得明朝仿佛是最糟糕的一个朝代。
这个朝代“三无”,也就是无明君、无名臣、无名将。可以说明朝仿佛就是五千年封建主义最黑暗的一页。
但是有一个问题却是十分显而易见,那就是清朝入关之后,其实是***取了明朝的制度。
明史上有一件事明显不真实,正德皇帝率十万大军亲征蒙古,和十几万蒙古兵大战一天,结果杀死了六十多个蒙古兵,而且正德皇帝还亲手砍死了一个蒙古兵。这件事明显不靠谱,二十万头猪互相撞都能踩死几十头,大家还记得上海那年圣诞节踩踏事件吧,死了三十九人。那还是意外,几十万大汉拿着刀互相砍,战斗激烈到主帅都参加战斗了,才砍死几十个敌军。鬼才信。从这件事看来,明史不靠谱。
李世民篡改过历史吗?为什么?
你可以说“改了”也可以说“没改”,因为这个***根本没那么简单,很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分不清“起居注”、“实录”和史书三者的区别。只有弄明白了这些问题,才能对所谓“篡改历史”有个正确的理解。
先看“唐太宗篡改历史”这件事的出处。出自《资治通鉴》,原文如下:
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上曰:“朕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谏议大夫朱子奢上言:“陛下圣德在躬,举无过事,史官所述,义归尽善。陛下独览《起居》,于事无失,若以此法传示子孙,窃恐曾、玄之后或非上智,饰非护短,史官必不免刑诛。如此,则莫不希风顺旨,全身远害,悠悠千载,何所信乎!所以前代不观,盖为此也。”上不从。玄龄乃与给事中许敬宗等删为《高祖》、《今上实录》;癸巳,书成,上之。上见书六月四日事,语多微隐,谓玄龄曰:“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委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为,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即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
这里其实写的很清楚了,唐太宗李世民要看起居注,不听劝。最后没办法,房玄龄和许敬宗删减《起居注》写成了李渊、李世民两朝的《实录》。给李世民看了以后,李世民让“削去浮词,直书其事”。
其实整件事情前面都没有什么疑问,关键争议就出在最后一句“削去浮词,直书其事”。所以,很多唐太宗的铁粉就说,没有改,该怎么写还是怎么写的。但是事实上是这样吗?并不是。
其实,李世民要看的是“起居注”。什么是起居注?就是记录皇帝一言一行的最原始资料。而后来房玄龄、许敬宗给李世民看得是什么?实录!实录就是根据起居注重新编辑形成的整理稿。起居注就好比会议记录,保留原汁原味,不能改动;实录就好比会议纪要,删去繁琐内容,修改不当内容,整理而成。后来李世民看完以后要“削去浮词,直书其事”的还是实录,是把浮夸的实录变成相对切合实际一点的实录,并不是说就变回“起居注”了。从李世民开始,后代继位皇帝给前任皇帝修《实录》就成为了一种惯例。于是,我们就几乎看不到最原始的起居注了。
那就说一下,究竟后来留下来的那个实录跟起居注相差大吗?可以说很大。因为后世宋代修的史书《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是参照李世民那时候修的实录编撰的。而后来又发现了最早李渊身边的书佐温大雅所写的《大唐创业起居注》。两者相差非常大。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李建成,在《***创业起居注》中,李建成在李渊起兵过程中做的所有事在《新旧唐书》中几乎被尽数删除,即使李渊本人很多决断是他自己下的,但到了《新旧唐书》中则变成了完全听李世民的建议,似乎成了一个提线木偶。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因此可以说,《***创业起居注》中的内容还是比后世史书更为可信,《实录》的改动是相当大的。
所以说,为什么可以讲他有“篡改历史”?因为实录跟起居注差好多。为什么可以讲他没有“篡改历史”?因为起居注还是那个起居注,并没有直接改起居注,所以可以说没有改。我觉得准确一点的说法是,“重新编了一段历史”……毕竟,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历朝历代都是如此,也没什么丢人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满清篡改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满清篡改明朝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