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谈唐朝历史,李渊 唐朝

kodinid 4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李渊谈唐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李渊谈唐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李世民是李渊的亲儿子吗?
  2. 为什么同样是开国皇帝,隋朝的杨坚和唐朝的李渊在后世没那么有名?

李世民是李渊的亲儿子吗?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在他之后,原本是李建成继位,结果被李世民截胡,一场玄武门兵变,唐宫更换了新一代的接班人,李世民的筹谋,终于将他送到了龙椅之上。

在凡间时,他们二人的身份地位都很高,百姓们皆是顶礼膜拜,百官们无不高呼万岁,但是,当他们来到地府之后,便是一个惊天大逆转,两人的待遇可谓是天差地别,一个在地府受尽折磨,一个却在里面吃香喝辣。

李渊谈唐朝历史,李渊 唐朝-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可能有人说,在凡间时,李渊是李世民的亲爹,他们都是当过皇帝的人,可以在任何人的面前摆谱。在地府之中,皆是鬼差和阎王,他们看中的是鬼王,不是人王。

李渊在地府的经历,将上文的这个结论照进了现实,李世民第一次逛地府时,忐忑中带着无尽的新鲜感,上面鬼影幢幢,下方血海堆积,枉死城中不时有鬼哭狼嚎地喊冤声传来,一阵一阵地敲击着他的耳膜,忽然,在他三两米外,出现了几个熟悉的身影,他们不是陌生人,而是他曾经最为亲近的亲人。

李渊披头散发地看着李世民,眼中满是惊恐,当年和唐王争抢的兄弟们,也都伸出骷髅般的手,企图将李世民拉进血海之中,他们的口中,还不停的喊着:“还我命来,还我命来。”观之,可以确信,李渊在地府当中的日子并不好过,可以说,他的帝王身份在地府不管用,在地府中的他,和普通的凡人没有两样。

李渊谈唐朝历史,李渊 唐朝-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样是开国皇帝,隋朝的杨坚和唐朝的李渊在后世没那么有名?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维度,你指的知名度应该是在人们日常口耳相传中,那么在这个维度上来讲,如你所说,这二人的知名度的确不如他们各自儿子的知名度高;但在另外一个维度里,在史学的范畴中,他们二人的知名度并不低,因为他们的历史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他们起到了影响国历史走向的作用,他们是里程碑似的人物,这么说决不为过。

杨坚在北周武帝时期,是北周定州总管。到宣帝即位,因杨坚是皇后的父亲,被升到上柱国、大司马,掌握了军权。宣帝没当几年皇帝就死了,继位的静帝年仅八岁,无法管理政务,杨坚乘机总揽朝政,把朝廷的军政大权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又以各种借口尽灭宇文氏。杨坚随后把几路起兵反对他的将领依次消灭。杨坚感觉到自己的地位已经稳固了,接下来,导演了一场禅让的把戏,把静帝赶下台,他称帝,定国号隋。隋文帝杨坚当上皇帝的手段虽说不是很光彩,但他治理国家的能力却没得说。

李渊谈唐朝历史,李渊 唐朝-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这些改革,为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杨坚刚做了皇帝,就按照大臣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模仿《周礼》所建立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就是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多,任务重,设吏、礼、兵、刑、民、工等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制度,总结了秦汉以来的经验,加强了皇帝手中的权力。因为同时几个宰相执政,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以利于巩固皇帝的地位。杨坚是总结了从西汉魏晋南北朝的历史经验。

隋文帝改变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确立了“科举制”,科举制度对魏晋的等级制度、门阀制度,都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具有平等竞争意义,为平民子弟提供了一个博取功名的机会,也为朝廷选取人才拓宽了通道。南北朝时期有“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说法,三品以上平民士子根本进入不了,都被世家大族垄断了,在“九品中正制”的制度下平民士子是没有资格进入的。同样低级的官吏世家大族子弟是不屑做的。所以说“科举制”在当时是一项进步的制度,这对以后的历史影响太大了。

接下来隋文帝修订法律。修订成的新律就是《开皇律》。《开皇律》与前代法律相比,有不少进步的地方。在中国的法律史上有着重要作用。隋文帝又实行轻徭薄赋政策,缓解了社会矛盾。

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二百七十多年南北分裂的局面,使中国重新又走向了统一。隋文帝杨坚的统一国家作用不亚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作用。隋文帝的各项政治、经济政策,巩固了政权发展了社会经济,使隋朝很快富强起来。

隋文帝杨坚最大的败笔是所立继承人不对。隋文帝杨坚早年立的太子并不是杨广,而是杨勇,但文帝的皇后独孤氏不喜欢杨勇,总在杨坚面前诋毁杨勇,杨坚被瞒骗,废了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杨坚后来也想废掉杨广。因为杨坚病重时,有一天看见自己的宠妃在哭,他就问:“爱妃因何哭泣”?他的爱妃回答到:“太子非礼于我”。这下还了得,可把杨坚气坏了,他要废掉杨广,但为时以晚,他左右的人以被杨广收买,他以无法传旨。杨坚无奈的喊到:“独孤误我”。我们可以做个***设,如果是杨勇继承帝位,隋朝可能不会这么快灭亡,因为只要按杨坚制定的国策来执行,隋朝绝不会亡。但历史是无情的,对于以发生的事,来不得半点***设。我们只能为文帝感到悲哀了。但这并不能抹杀隋文帝杨坚的功绩,只是他想不到他所制定的制度要由唐朝来完成的。

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在隋朝,李渊先后做过州刺史、郡太守。隋炀帝命李渊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镇压农民起义,后又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就在这一年,他起兵反隋了。

在太原起兵之前,李渊早有取隋而代之的打算,他刚做了太原留守,就视河东为自己的地盘,一面镇压起义军,一面又向突厥讲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还积极收罗人才,发展力量。他收罗了很多隋朝的犯罪官员,这么做显然是要和隋炀帝分道扬镳了。

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比,他俩确实名气小一些,他俩都是前朝重要大臣,相对老诚持重,得国也不像其他开国皇帝那样艰辛,治国也足够稳健,轰轰烈烈而惊天地的大事情不多,他俩相比,杨坚的历史贡献要大不少。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都有个大名鼎鼎的儿子,风头都盖过老爹,都是天纵奇才,都是手段狠辣,只不过杨坚的儿子杨广搞丢了天下,而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取得了贞观之治!一个是亡国暴君,一个是千古一帝,都够极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李渊谈唐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李渊谈唐朝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隋文帝 李世民 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