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令人惋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令人惋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真的是因为养皇亲国戚被拖垮的吗?
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说是皇亲国戚们坐享其成、作威作福,吃空了明朝,激起了民愤。在明朝,皇亲国戚们是庞大的群体和特权阶层,其形成有历史缘由。他们是国家养的***,不干活不纳税,光拿俸禄,成为明朝沉重的财政负担。但这只是拖垮明朝的原因之一,不是全部。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内忧外患,最致命的是产生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入不敷出,难以支撑,这里面当然有皇亲国戚的份。
还是先从皇亲国戚们说起。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是苦出身,当过和尚要过饭。他打下天下做了皇帝后,特别珍惜胜利的成果,就想让自己的子孙永远享受下去。于是朱元璋封自己的子孙们为亲王、郡王和将军、尉等爵位,规定亲王的俸禄是一万石,郡王是两千石,将军是一千石,以下的爵位依次减少。并建立了世袭制度,要求亲王只能有一个儿子继承,其余的儿子降格为郡王,以下依次类推。
朱元璋也没想到自己的子孙们会膨胀到什么程度。他在世时为了巩固皇位,大杀开国功臣,启用自己的儿子带兵,那时就有九王戍边,其中之一是燕王朱棣。而且,朱元璋实行了军队屯田制度,可以很好地解决军队的粮饷。朱元璋死后,他孙子朱允炆继位,燕王朱棣造反坐上了金銮殿,成为明成祖。朱棣自己是藩王出身,就更加防范藩王,于是坚决地削藩,把镇守边关的藩王们都撤回内地,不让他们带兵和拥有军队,就圈在封地里养着,没有皇帝召唤绝不能回京。
从明成祖时代开始,藩王们的职责就此明确了:不带兵不问政,主要任务是吃喝玩乐、生儿育女。藩王及其子女们开始过度地繁殖,反正生多少都有爵位,都由国家养着。到明末,坐享俸禄的皇亲国戚们达到了惊人的几十万之多。光养活他们,就需要明朝每年收入的40%左右。问题是朝廷还有皇室的开销、官吏的俸禄和军费开支,干工程、赈灾也需要钱啊,怎么能够花呢?明朝的皇帝眼晕了,真有点养不起这些皇爷们,就削减或拖欠他们的俸禄,并让他们自食其力。这些皇爷们怎么做的?手里有钱就兼并农民的土地,既让农民变成他们的奴仆,又相应地减少了国家的税收。
与此同时,明朝的屯田制度失败了,军队改为募兵制了,由国家出钱养着。和平时期养兵还好办,打起仗来军费开支就大了。当时,明朝最大的军费开支在辽东,崛起的满清不断地进犯,让明朝接连败北,寝食难安。为了消除边患,明朝只能***用开源节流的办法。有一时期,明朝加重征收工商税,弥补了军费的不足。后来,东林党人执政,再度取消了工商税,把负担都压到农民身上,征收起辽饷、剿饷、练饷等额外的税。而且,节流的措施是缩减官府开支和人员,西北一个驿站的驿卒李自成就这样失业了。不堪重负的农民变成了流民,他们聚众造反,李自成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明朝之亡,在于多种原因,而绝非只是供养皇族所致!
自古以来,宦官干政的结果都很悲惨。而在宦官干涉政治的这些朝代中,明朝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带来的后果也是最严重的!明朝有名的权监如王振引发土木堡之变,导致明朝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自此明朝政策专攻为守。在如权监刘瑾也是祸乱一时,时称“八虎之乱”。在这之后的大太监也多是***成风,使得明朝的政治风气都变得***不堪。
二、明中后期的党争,消耗了大量明朝的国力!
到明中后期,党争剧烈。大臣们多是分成几个派别,有的是按地域分的,有的是按政见分的,不同党派相互争斗,互相攻击,这个党派的官提的意见,不论好坏,都会遭到敌对党的攻击,最后就算是好的决策也只能不了了之,可以说党争使得明朝中后期很难干成大事,也大量消耗了明朝的国力和精力!
三、由于气候原因,明中后期发生多次自然灾害,导致经济和社会混乱!
自从明朝中期开始,因为全球进入小冰河时期,所以了多次大的旱灾,导致了大部分地区农业歉收,大量农民流离失所。这些对于以农立国的明朝来说绝对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不仅是本来就不富裕的财政收入雪上加霜,大量破产的农民也成为了社会的一大不安定因素,这些农民到后来甚至演变为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极大消耗了明朝的国力。
四、需要供养的皇亲国戚太多,把本不富裕的财政彻底压垮!
朝史暮想:
明朝灭亡的原因是多重复杂的,并不能以单一原因而盖之。宗室问题,是一个长期作用的因素,虽然不能说因其直接导致王朝的覆灭,但是庞大的宗室人口,巨大的财政支出,以及宗室带来的一系列政治社会问题,的确可以算入导致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个人理解,大概主要在三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庞大的宗室人口,加剧了王朝的财政困境。
明朝有藩禁政策,因为朱棣造反成功后,生怕有人学自己,对各地藩王严加看管。从中枢机构,地方属官,还有各种特务情报系统,都对地方宗室严密监督。这些宗室,不能从政,不能经商,还不能离开自己的属地,说实话就是让他们混吃等死。
朝廷很乐意看到这样的场景,只要你们不闹事,便花钱养着你们。这种政策在王朝的上升期时,问题不大,一方面国家财政状况良好,另一方面宗室人口并不多。但是从明代中期以后,随着财政困难与宗室人口的迅猛增长,这笔供养宗室的费用开始让朝廷渐渐力不能支。
以嘉靖朝为例。嘉靖元年,河南地方府衙拖欠河南宗室禄粮一百多万石;嘉靖二十六年拖欠禄粮四十多万石....整个嘉靖朝,经常出现朝廷拖欠宗室禄粮的情况,甚至几次通过向其他衙门借调的方式,才可以勉强发放。从这个角度看,当时的国家财政状况,在宗室供养的问题上,已经有些拮据了,甚至影响了正常的财物运作。要知道,这些发放给宗室的禄粮,禄银,很可能就是赈灾的救济粮,边军将士的血汗粮饷。
不是!明朝垮台就是崇祯的责任。一、崇祯上台的时候,他握有大权,他什么都可以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军队都归他任意指挥,调遣。他是有权的,当然也就是该负责的。二、崇祯在位17年,最后打垮他的是农民起义。其实,明崇祯***有很多次机会可以消灭起义队伍,是他错失了机会,要么是用人不当,要么指挥失误,要么是缺乏担当,都缘起于他的性格缺陷!三、即便是最后的时刻,他有勇气,有魄力的话,迁都南京也还是有机会的。他知道人民,特别是他的文臣武将都对他不信任了,所以他放弃了,他全部都放弃了。四、崇祯其实是不懂政治的,他到死都没有明白。他不懂政治需要平衡,所以他处死了魏忠贤;他不懂文臣武将都需要监督,因为他失去了魏忠贤去后的监督力量;他不懂斗争需要手段,所以他连军费筹措都没有办法;他不懂得怀柔,不懂得恩威,所以他滥杀。简单粗暴的滥杀让他最后成了孤家寡人,也最终杀死了自己。五、崇祯没有君王的胸襟。没有谋略,不懂隐忍,狡兔未死,飞鸟未尽,大敌当前,就杀走狗,弃良弓,毁长城!所以,崇祯的***是真的***,是他17年慢慢铺就的道路!崇祯是个可怜的人,因为他是个可恶的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令人惋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令人惋惜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