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的国家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的国家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早期、中期、晚期是怎么划分的?
1、明朝早期:开创与进取期。这个是从明太祖到明宣宗。也就是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建国到宣德十年(1435),67年。
2、中期,从正统元年(1436)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130年。
改革时期,从隆庆元年(1567)到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去世,15年。
3、晚期,从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明神宗亲政,到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农民军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
明朝历史上经历的十六位皇帝,按功绩和成就排前三位的是哪些?排后三位的是哪些?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明朝的发展史:
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68年,在应天府称帝,开创大明帝国,是大明王朝的第一位皇帝,丰功伟绩当属第一。
明惠帝朱允炆——在位四年,改革弊政,政治开明。有“建文新政”的美誉。
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夺取皇位,执政时期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派郑和多次下西洋,宣扬大明国威。他的丰功伟绩我认为可以排在第二位。
明仁宗朱高炽——这个皇帝在历史上之存在了264天,是个短命的皇帝。在位时期停止征战,努力发展经济,取消郑和下西洋的举措。***取与民生息,休养生息的政策使明朝国库充盈。
明宣宗朱瞻基——早年曾经跟随朱棣征战蒙古,继位以后减免赋税,改革吏治,一时朝政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与先帝一起开创了仁宣之治。这两个皇帝的文治武功可以并列第三。
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大明王朝从这两位皇帝开始走向衰落。国力不复从前。土木堡之变,明军损失惨重,一国之君成为俘虏。
明孝宗朱佑樘——自土木堡之变以后,明朝经济、政治、军事发展停滞不前。上位以后,励精图治去除利弊。勤于国事史称弘治中兴。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519年,平息宁王叛乱,回城途中不慎跌落水中感染肺炎。两年后病逝,是一个极具个性的皇帝,一生喜欢玩乐不喜国事。
前三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还有就是明宣宗朱瞻基,这三个应该没多大争议,后三位,个人觉得倒数第一是明光宗,朱常洛,也就是各把月的时间就没有了,倒数第二,是熹宗朱由校,倒数第三个人觉得是嘉靖,因为议礼事件,明代大臣敢说真话的气节开始没有了。虽然他当了40多年皇帝,那么久不上朝,军权也在。不过朝廷人心已经离散。
其实,既然题目说的是“按功绩和成就”来排,那么有部分作者把嘉靖和万历都排在倒数前三的位置上,显然是有失偏颇的。作为明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两位皇帝,嘉靖和万历,虽然统治后期昏庸,但即位之初也做出了不少的功绩的。因此,不能因为晚年的过失,就抹杀了他们的功绩和成就。
比如嘉靖皇帝,虽然统治后期,由于过度沉迷道术,荒废朝政,致使权奸严嵩当权,祸乱朝纲。朝政的昏暗最终导致庚戍之变和东南倭乱的爆发,让明朝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
但嘉靖即位之初也颇有明君之风范,他集异纳谏,勤于政务,并且积极推行新政。一方面,重用张璁、夏言等能臣,打击权臣和封建地主贵族势力,重振朝纲;另一方面,勘查皇庄和勋戚庄园,还地于民,并鼓励耕织,恢复社会生产。在嘉靖的努力下,明朝的气象焕然一新,史称“嘉靖中兴”。
至于万历皇帝,就更不至于位列倒数了。万历即位之初,在名臣张居正的***下,开展著名的张居正改革,创造了明朝最后的一段治世。
万历初期,在政治上推行“一条鞭法”和“考成法”,整顿内政,推动生产,使得国库充盈,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而在军事上,万历又重用戚继光、李成梁等晚明名将,改革军事,镇守北境。因此,后世也称这段时期为“万历中兴”。
万历中兴时期,最伟大的成就,就当属万历三大征的胜利。这几次规模庞大,意义深远的战争之胜利,不仅重振了大明帝国的雄风,巩固了明朝的领土完整,还有效的维护了东亚地区的和平。
尽管,历史界也有“明亡于万历,始于嘉靖”这一说法。但因为晚年的过失,就全然否定了嘉靖和万历两位皇帝一生的功绩和成就,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因此,若论功绩,最低的三位明朝君主,不应该是他们两位,而应该是最后的泰昌、天启和崇祯三位皇帝。
按此前提排序,排名前三的是:1.明太祖朱元璋、2.明成祖朱棣、3.隆庆帝朱载垕。按此前提排序,排名后三的是:1.天启皇帝朱由校、2.崇祯皇帝朱由检、3.万历皇帝朱翊钧。那么这些明朝皇帝书写了怎样的历史,让他们在此榜上有名馁?
第一名: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的功绩与成就之所以在明朝皇帝中排第一,不仅是因为他开创了明朝,更是因为他让百姓“吃饱了肚子、挺直了腰杆”。元末的百姓不仅要承受各种苛捐杂税,更要遭受“四等人制度”(元朝将蒙古人划分为第一等人、色目人第二等人、汉人第三等人、南人第四等人)的羞辱。朱元璋于1368年取代元朝建立明朝后,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朱元璋当皇帝的这几十年,百姓不需要担心被异族所欺压、也不用忍受贪官污吏的盘剥、更不必揪心于没有地种(朱元璋让“耕者有其田”)。
第二名:明成祖朱棣。朱棣的功绩与成就不亚于朱元璋,但他晚年让老百姓活得挺辛苦,所以他排名在朱元璋之后。朱棣创立了“神机营”,让火器成建制地装备明军。朱棣凭借着这支装备一流、战斗力强悍的明军,让明朝的疆域达到了巅峰。朱棣虽达成了“五征漠北”、“郑和下西洋”、“迁都”等一系列丰功伟绩,却因此耗尽了民力。于是朱棣晚年,明朝的农民起义开始逐渐增多。——朱元璋让明朝稳定了下来,朱棣让明朝在军事上变得异常强大。
第三名:隆庆帝朱载垕。朱载垕的功绩与成就,主要体现在其“扶大厦之将倾”的能力上。朱载垕接手的明朝,外有“南倭北虏”(南方的[_a***_]与北方的蒙古俺达部落)之乱,内有“积贫积弱”等问题。但朱载垕大量地选贤任能,将“大明脊梁张居正”、“民族英雄戚继光”等一众干吏推上了历史的舞台。朱载垕组建出的这支治国团队,硬是让明朝起死回生般地焕发了活力,从而避免了明朝的覆灭。——朱载垕接手的明朝,并不比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所接手的明朝强太多,但朱载垕却让明朝实现了“中兴”。
倒数第一名:天启皇帝朱由校。朱由校的功绩与成就垫底,是因为他只知干木匠活却不知治国理政,从而急剧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文盲皇帝朱由校,当他将权力交给太监魏忠贤后,便沉溺于干木匠活与美人的怀抱之中。魏忠贤为了达到“只手遮天”的目的,便大量迫害贤良忠达之仕,给大明王朝的吏治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吏治败坏则***,这便使百姓们纷纷对明朝***离心离德。
倒数第二名:崇祯皇帝朱由检。朱由检的功绩与成就倒数第二,是因为他犯了一系列错误,致使明朝错失了一次次免于覆灭的机会。比如朱由检无视当时的明朝已经内忧外患,却硬着头皮也要袁崇焕“五年收复辽东”。为了应付大规模频繁的战争,明朝不得不进一步压榨处于造反边缘的百姓,致使这些百姓被逼造反。朱由检又是个极端猜忌他人的皇帝,致使那些有能力的人才不是被他害死,就是离他而去。——朱由检的勤政是值得肯定的,但他缺乏战略眼光且性格不适合做帝王,致使大明江山丢在他的手里。
倒数第三名:万历皇帝朱翊钧。万历皇帝的功绩与成就倒数第三,是因为他几十年不上朝理政,让明朝由盛转衰。客观地讲,万历皇帝是个有战略眼光的皇帝。尤其是万历皇帝发动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明朝“天朝上国”的地位。但从万历十五年以后,朱翊钧推翻了让明朝强盛的“张居正变法”。万历皇帝又因为不能立自己心爱的二儿子为太子,便一气之下几十年不上朝,使明朝走向了“下坡路”。——没有了张居正的管控,万历皇帝强力地将明朝推向了覆灭的轨迹。
由此可见,这些明朝皇帝各自所书写的历史,使他们在此排序方式下,能够“榜上有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的国家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的国家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