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篡改隋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篡改隋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李世民篡改了哪些历史?
首先要说的是,李世民绝对算得上是一个难得的治国之君。在李世民登基后,知人善任,体恤百姓,虚心纳谏,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但是李世民修改国史的事情,似乎成了他一生中的瑕疵。
为什么说李世民改了国史,他为何要改呢?贞观三年,李世民下令设置了一个新的机构,叫做秘书内省,专门负责修撰前五代的历史。同年,李世民又下令将史馆并入皇帝直接控制的常设机构,由宰相监管,专门负责修撰当朝的国史。如此一来,再结合“玄武门事变”,人们认为李世民的皇权不是合法继承的,而是杀兄逼父得到的,这不符合封建社会的***道德。因此大多数人认为,李世民在得到皇位后,就需要修改国史,为自己辩护。
李世民改了那些国史呢?因为没有另外有力的史料进行参照,目前认为李世民在撰写《高祖实录》和《太祖实录》时做了改动,里面大肆的宣扬李世民在唐朝创建过程中的作用,竭力的抹杀太子李建成的功绩,贬低了李渊的作用,把李世民描写成唐朝霸业的真正奠基人。
对于历史上帝王不要求史官修改历史的,妙缘只能表示呵呵了。或许是妙缘小人之心,妙缘认为不改前朝历史的帝王可能有,但是不改本朝历史的帝王则没有。那个政权不流血,那个人不犯错,帝王的好坏全都记载到史册上,这不可能。史官如果还想好好干,还想要脑袋,就算不创造几个有利于帝王的历史,也需要尽量记载帝王愿意看到的,避开帝王不愿意看到的。而又有那个帝王愿意把自己的负面事迹记载下来,谁不想流芳千古,谁愿意遗臭万年?
历史只能是今朝撰,后朝修。看一个朝代的历史,不要只看那个朝代的,多看看那个朝代以后的,或许会更真实一点。
唐太宗在成为皇帝之后确实篡改了历史。当然,是那些和他自己有直接关系的历史,其动机也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如果事实对我不利,那你怎么指望我说出来?(松冈洋右语)”。
历史记载,在唐太宗上位之初,就曾经缠着当时的史官褚遂良给他看《起居注》,结果被怼回去了。后来唐太宗又跑去找房玄龄帮忙,房玄龄跟唐太宗关系太好,抹不开面子,只好给他看了。于是,唐太宗不仅看到了“语多微文”的玄武门之变,还看到了当初在太原起事反隋的那些记录。 结果就是这段时期的历史在往后的主流史书中基本就变成了唐太宗本人的形象宣传了。
不过唐太宗对历史的篡改也只是自卖自夸而已,并没有去封住其他人的嘴,或是像秦始皇那样或其它的什么人那样用焚书坑儒的手段给历史开天窗。因为在当时已经有了一部史书,能够很好的反映了当时的史实。
那就是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
《***创业起居注》
不过后人能第一次见到温大雅的名字往往是通过颜真卿的《颜家庙》法帖。
由温大雅所撰的《***创业起居注》不仅是关于唐高祖一家如何开创***帝业的最早记载,更重要的是温大雅本人就是晋阳起事的参与者,其记载可以说是这段历史的原始资料。
据《***创业起居注》所述,晋阳起事前,唐高祖对隋炀帝的残暴腐朽便早已不满,于是萌生了举义的念头。 初为太原留守时便有了:
李世民篡改过历史吗?为什么?
你可以说“改了”也可以说“没改”,因为这个事件根本没那么简单,很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分不清“起居注”、“实录”和史书三者的区别。只有弄明白了这些问题,才能对所谓“篡改历史”有个正确的理解。
先看“唐太宗篡改历史”这件事的出处。出自《资治通鉴》,原文如下:
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上曰:“朕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谏议大夫朱子奢上言:“陛下圣德在躬,举无过事,史官所述,义归尽善。陛下独览《起居》,于事无失,若以此法传示子孙,窃恐曾、玄之后或非上智,饰非护短,史官必不免刑诛。如此,则莫不希风顺旨,全身远害,悠悠千载,何所信乎!所以前代不观,盖为此也。”上不从。玄龄乃与给事中许敬宗等删为《高祖》、《今上实录》;癸巳,书成,上之。上见书六月四日事,语多微隐,谓玄龄曰:“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委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为,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即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
这里其实写的很清楚了,唐太宗李世民要看起居注,不听劝。最后没办法,房玄龄和许敬宗删减《起居注》写成了李渊、李世民两朝的《实录》。给李世民看了以后,李世民让“削去浮词,直书其事”。
其实整件事情前面都没有什么疑问,关键争议就出在最后一句“削去浮词,直书其事”。所以,很多唐太宗的铁粉就说,没有改,该怎么写还是怎么写的。但是事实上是这样吗?并不是。
其实,李世民要看的是“起居注”。什么是起居注?就是记录皇帝一言一行的最原始资料。而后来房玄龄、许敬宗给李世民看得是什么?实录!实录就是根据起居注重新编辑形成的整理稿。起居注就好比会议记录,保留原汁原味,不能改动;实录就好比会议纪要,删去繁琐内容,修改不当内容,整理而成。后来李世民看完以后要“削去浮词,直书其事”的还是实录,是把浮夸的实录变成相对切合实际一点的实录,并不是说就变回“起居注”了。从李世民开始,后代继位皇帝给前任皇帝修《实录》就成为了一种惯例。于是,我们就几乎看不到最原始的起居注了。
那就说一下,究竟后来留下来的那个实录跟起居注相差大吗?可以说很大。因为后世宋代修的史书《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是参照李世民那时候修的实录编撰的。而后来又发现了最早李渊身边的书佐温大雅所写的《***创业起居注》。两者相差非常大。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李建成,在《***创业起居注》中,李建成在李渊起兵过程中做的所有事在《新旧唐书》中几乎被尽数删除,即使李渊本人很多决断是他自己下的,但到了《新旧唐书》中则变成了完全听李世民的建议,似乎成了一个提线木偶。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因此可以说,《***创业起居注》中的内容还是比后世史书更为可信,《实录》的改动是相当大的。
所以说,为什么可以讲他有“篡改历史”?因为实录跟起居注差好多。为什么可以讲他没有“篡改历史”?因为起居注还是那个起居注,并没有直接改起居注,所以可以说没有改。我觉得准确一点的说法是,“重新编了一段历史”……毕竟,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历朝历代都是如此,也没什么丢人的。
历史永远都是胜利者所写。玄武门之变让李世民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杀死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逼迫老皇帝李渊退位,自己做皇帝,还好李世民不是个昏庸的帝王开创了***盛世。不然就凭李世民上位的所作所为就够后人唾骂千年的。
唐朝建立后,李渊封长子建成为太子,协助处理军国大事,实力雄厚的次子世民文武双全,武功卓著,由此形成两大势力。太子建成联合四弟元吉,准备除掉世民。
在唐高祖统一全国的过程中,世民先参与策划了太原起事,而起事之后,在讨平群雄的战争中,他又立功最大。李世民能征惯战,智勇兼备,已成为唐军事实上的最重要的领导人,被高祖李渊封为“天策上将”,位在诸王之上,并兼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还诏令在秦王府中设置官属。世民自恃才能和显功,在府中开置文学馆,延揽四方文学之士,这些人都成了世民的谋臣策士。此外,世民南征北讨,逐渐在天策府中网罗了不少勇将猛士。拥有了如此众多的谋士与勇将,秦王世民的周围自然形成了当时政坛上一个强有力的政治集团,直接威胁到太子建成。建成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就联合同样对世民不满的齐王元吉,***取曲意联络唐高祖的妃嫔以为内助、加强自己的军力、收买世民的部下等策略来强化自己并削弱世民的势力,甚至发展到在世民酒中下毒的地步。
到了武德九年,建成、元吉和后宫妃嫔更是常常在高祖耳边说世民的坏话,使高祖渐渐对世民产生了猜疑,局势对世民十分不利。世民决定先发制人。世民率长孙无忌等人经玄武门入皇宫,埋伏在临湖殿附近,突然射杀了准备入朝的建成和元吉,然后声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并派亲信“宿卫”高祖,迫使高祖接受了既成事实。三天之后,唐高祖宣布立秦王为太子,国家大事,一律由太子处理。当年,唐高祖被迫让位,自称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第二年,改年号为贞观。历史上把这次政变,叫做“玄武门之变”。
现在流传的历史记载是太子李建成昏庸无德,嫉贤妒能,并且再三陷害李世民,最骇人听闻的说法是说李建成曾在酒中***,李世民便吐血数升。其中未免有诈。第一,当时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已经势同水火,李世民又怎会去喝李建成的毒酒。第二,李建成如果真想毒死李世民,李世民吐血数升又怎会不死。这些说法难免是李世民为自己开脱,不想为后人诟病,万幸,李世民并不是一个无德昏君,***在他的手中也走向了辉煌,他宣武门夺权之事也成了他杀伐果断的有力证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篡改隋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篡改隋朝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