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与军事,明朝历史与军事的关系

kodinid 4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军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与军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的军队有多强,是怎么样的存在?
  2. 明朝同样重文轻武,为何军事实力没有像宋朝一样不堪一击?

明朝的军队有多强,是怎么样的存在?

感谢邀请,我是余雯雯,一个爱历史的女生,尤其喜欢明史,在这里我说说我知道的吧,不足不正确之处,还请大家给指正。

说起大明军队,你们会想到什么?大名鼎鼎的戚家军?还是关宁铁军?但这些都是明中晚期的,在明前期军队还是很强悍的,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世界一流的水平。

明朝历史与军事,明朝历史与军事的关系-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明初,全国实行卫所制,一卫5600人,全国各省都有10至15个卫,卫下面就是千户,百户,旗,统归中央管辖,中央设有兵部,在中央禁军里,还有三大营,分别为三千营,五军营,神机营

其中的三千营是由于在开国之初,有一支三千人的元朝精锐骑兵,其实都是汉人,被朱元璋给收编了,这支军队一直走南闯北,所向披靡,后来,人数远远超过了3000人,但均为骑兵,深受朱元璋的赏识,将此作为禁军主要机动部队。

五军营是朱元璋在大都督府设立的中央军队,朱元璋给自己设立了48个卫,朱棣接权后更是增加到72个卫,又设立中军,左右掖,左右哨,合成五军,是主力中的主力,计有步兵也有骑兵,后来这些军队全部用来拱卫京师了。

明朝历史与军事,明朝历史与军事的关系-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神机营,这是经常听说的,这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二炮部队了,是全军的高威慑力部队了,一个5000人的卫,霹雳炮就有1000座,人手均有鸟枪,火弩,火箭,手雷,虽人数不多,但是战斗极强。

所以,论综合实力,明朝前期的军事实力是世界上最能打的军队了,这里也欢迎你们留言评论,聊聊你所知道的明朝军事实力,我是余雯雯,欢迎大家的关注,也谢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强不强,是个主观性太强的概念,不好轻说强与不强——况且,就是强,还有个大强和小强呢!

明朝历史与军事,明朝历史与军事的关系-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好比有人会说明军战斗力极强,有例为证;也会有人说,明军战斗力不强,也有例为证。正反双方都能找到有利于己的证据。因此,以某一场或几场战争战役的胜负来定强弱,是不太可靠的(何况决定胜负的还有其他因素),更没法对“明朝军队”做出总体评价——有明一代,可是长达276年呢!岂可一概而论?

我对明朝军队战斗力的评价,是基于其军事制度的。

基于军事制度,我对明军战斗力的评价是:不怎么强——比“弱”要厉害一些,但绝对称不上“强”。

明代实行文武分治,除了在全国设立布政司(后俗称为省),再就是分省设立都司。都司是“都指挥使司”的简称,分管一省军政,省内“三司”并立,但布政司、按察司只能理民政,不许干预军政。军民二政是分开的。除了内地的“省”,明朝还在一些边海要地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简称行都司),其辖境很少有州县,实行军事化的管理。

文武分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将文武分而治之;制度设计的深意,是限制武力、以文制武的,这已决定了大明的武力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都司、卫、所是以兵户和“世兵制”为基础的。打仗成为一种世袭的职业,怎么能保证兵员的质量呢?世兵及其家属世代在边镇居住,你猜他们喜欢好战、善战的大将,还是喜欢“安静”、避战的将军?我看到的一则史料让我深刻印象,说是北虏袭击大同,某将军不顾劝阻,坚决领兵出战(而不是登城防御),结果遭到很大损失,当这位将军领着残兵回城时,城中居民纷纷咒骂他,并抛以瓦片菜叶。城中居民都是战士的家属,将军好战,付出的代价,是他们亲人的生命。这是一则重要的资料,令我们看到世兵防守的边镇,舆论对于战争观以及将领的作战意志可能造成的影响

朝廷对边境战事有着严苛的“功令”,常以战死人数,而不是作战目标是否达成,作为判断胜负、将领赏罚的最重要指标,使得“避战”心理在边镇将士中普遍存在。

明朝同样重文轻武,为何军事实力没有宋朝一样不堪一击?

宋朝继承后周一朝的衣钵,宋太祖通过发动“陈桥兵变”,实现了和平改朝换代,而后周是五代十国后期里实力最强的政权,所以尽管宋初实行了“重文轻武”的国策,但是宋军的军事实力依然在各国中一家独大,进而摧枯拉朽扫清***,令大一统王朝重现雏形,自宋太宗后,宋朝的军事实力才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没有像宋太祖黄袍加身那样的好运气,只能一步一个脚印的暴力革命,从推翻暴元到剿灭陈、张等各路枭雄,多年的浴血奋战才换来了一个大明王朝,朱元璋对军事格外重视,这也体现在了对子孙的培养上,在永乐时期明朝的军力达到了一个巅峰期,但在明仁宗后趋于保守,到明英宗后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宋朝和明朝之间没有绝对的强弱之分,只是因为宋朝败仗打的太多,而且败的太惨,所以就给人一种相对弱势的感觉,虽然宋朝与明朝都是“以文治国”,但是明朝相对强大,这背后的秘密是什么呢?

第一,对手有区别

五代十国到宋朝时期,北方边境上就存在着处于成长期的若干个游牧部落,严重的威胁着中原***统治,还通过掠夺诱骗等方式夺走了燕云十六州,使得华北门户洞开,宋朝建立后,在没有战略天险的中原上定都,在加上宋朝军力不振,一旦遭到辽、金等强国的入侵,自然无力抵抗。

而明朝当时的国际环境明显要优于宋朝,元末蒙古铁骑早已雄风不在,蒙古帝国开始走向了下坡路,甚至内部还自相残杀内耗不止,这就给义军创造了成长壮大的契机,所以后来朱元璋北伐能够轻易成功,主要是因为蒙古人连搭起防守线的实力都不具备了,只能仓皇逃回蒙古老家。

第二,有制度保证

北宋靖康之变的前车之鉴才过去二百多年,明太祖在制定皇明祖训的过程中着重在意宋、元两朝的政治得失,特别是宋太祖的多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机制,是宋军军力羸弱之根源,所以朱元璋就改了一下。

依然在政治上沿用宋朝以文官为主的分权制衡制,但在军事上始终保持一个独立的指挥调度系统,把原先宋朝管指挥的三衙和负责调兵的枢密院合为一,军队由五军都督府统领,皇帝为直接调度人,这就让士兵和将军之间的粘性加强,避免了“将不知兵,兵不认将”现象的发生,明朝的军制显然优于宋朝。
以文治国在和平时期是必然的,明朝比宋朝主要强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组织变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与军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与军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宋朝 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