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陵墓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陵墓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13陵的历史?
明十三陵是明朝皇帝陵寝,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
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
明朝四大名陵
1.明孝陵——位于江苏南京玄武区钟山风景名胜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
2.明祖陵就是朱元璋登基做皇帝后为了光宗耀祖,于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为他的高祖朱百六(玄皇帝)、曾祖朱四九(恒皇帝)、祖父朱初一(裕皇帝)而建的衣冠冢。次年在陵前建享殿,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朱棣又建棂星门及围墙。
3.明祖陵又称“明代第一陵”,是全国唯一的水下皇陵,坐落于江苏省盱眙县明祖陵镇明陵村境内。
明皇陵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城南七公里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其父母和兄嫂而修建的陵墓。最初被称为英陵,后来改成皇陵。
4.明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历时47年建成,是恭睿献皇帝朱祐杬与慈孝献皇后的合葬墓。明显陵占地面积达183.13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其外罗城周长3600余米,蜿蜒起伏于山峦叠障之中,其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独特,尤其是“一陵两冢(不是合葬在一起而是起了两个坟茔)”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
明朝天启皇帝陵墓?
明德陵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朱由校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墓,位于天寿山陵域潭峪岭西麓。
始建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九月,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三月玄宫建成,崇祯五年(公元1633年2月)二月地面建筑完工,用时五年,明德陵占地约3.1万平方米,是明代营建的最后一座帝陵。
明朝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死后葬于明德陵。德陵位于潭峪岭西麓,是明代营建的最后一座帝陵,是天启皇帝朱由校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该陵始建于天启七年(1627年)九月。那时,熹宗朱由校过世不久,崇祯皇帝刚刚御极,明王朝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所以,德陵的营建,遇到了不少难题。
明朝墓是什么样的结构?
明代墓葬用青砖块砌筑,葬顶为拱形,有上锁的两扇大石门,单扇石门宽0.57米,高1.52米,其上刻有花纹。墓门顶端门楼还有9个相同样式的猫头瓦和滴水,下有5个凤尾图案砖雕斗拱,再下面还有两个砖雕垂缨。墓室内3具棺木依然完好,其中两具棺木上盖有写着“明文林郎山东柬”和“明待封儒人郭门”字样的绸缎,每个字约一尺见方,字幅上半部分三字为金色,下半部分四字为白色。据查,文林郎为明代朝廷文官,约为七品官职。
男墓主人衣物没有腐烂变质,衣物的活结仍可顺利解开。其外穿***官服,官服胸前和背后的“补子”图案仍可辨认,里面穿三层***便服和衬衣。遗憾的是,该古墓早年被人盗过,墓内随葬品已经没有了。由于之前的机械开挖,墓葬受到一定损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陵墓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陵墓的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