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统一南北的历史意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隋朝统一南北的历史意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朝为什么要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
隋文帝杨坚是一个鲜卑化了的汉族人,他不仅掌握着北周的军政大权,而且又是皇亲国戚,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在他入宫辅政时,收揽人心,扩大自己的势力,分化瓦解对立面并且各个击破,从而迅速夺取了北周政权,改国号为隋。建国初期,隋文帝让民休养生息,生产得到发展,社会也逐步走向繁荣。
隋文帝杨坚由于对旧***的***、制度的混乱都深有了解,在他即位后大约经过七八年的时间,果断地进行政治、经济各方面的社会改革。他面对着复杂的社会状况,首先调整中央与地方机构,整顿吏治,改订刑律。为了恢复生产和繁荣经济,又下令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隋朝建国以后,度量衡沿用北周之制。《隋书·律历志》记:“后周市尺……开皇初著令以为官尺,百司用之,终于仁寿。大业中,人间或私用之。”又说:“开皇以古斗三升为一升……以古秤三斤为一斤,大业中复依古制。”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又在《左传正义》中说:“周隋斗秤,以古三而为一。”由此可知,隋初开皇年间统一度量衡时,尺度***用北周市尺。斗秤也以北周时实际达到的量值厘定,即以古斗三升为隋之一升,以古秤三斤为隋之一斤,以此三者定为官府和民间的度量衡标准。隋炀帝继位后,因好古而下令复依古制,但却未有创新,又无定制,复古之举实际上没有在民间推行。
隋文帝执政期间,面对复杂的社会情况,制定了新的方针政策,改革社会弊俗。在经济方面均田“减赋”,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整顿市场等,还加强了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管理。据《隋书·赵煚列传》记载:“冀州俗薄,市井多奸诈,煚为铜斗铁尺,置之于肆,百姓便之,上闻而嘉焉,颁告天下,以为常法。”可见隋文帝统一度量衡已落实到各关肆。
如果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对秦以后的两汉、魏晋历时五六百年影响深远的话,隋文帝又把经过南北朝而混乱的度量衡再一次统一起来,并且被隋以后强大的封建王朝唐代所沿袭直至明、清而无大的变动。
隋朝统一全国的原因要有客观和直接的?
客观原因:1长期以来,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2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
3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向往统一。4南朝陈***本身的腐朽。
直接原因:是隋朝强大,隋文帝的仁政。
隋朝对促进巩固统一南北经济的措施是什么?
挖掘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历经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4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邗沟,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2014年9月,通州、武清、香河三地水务部门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于2017年实现初步通航,2020年正式通航。2019年2月,***中央办公厅、***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19年10月3日,京杭大运河(通州城市段)旅游通航仪式举行,北关闸至甘棠闸段11.4公里正式通航。
2021年6月26日,京杭大运河北京段通航,将创造多项新的历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统一南北的历史意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统一南北的历史意义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