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朱棣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朱棣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朱棣为何被称为燕王?
朱棣被朱元璋封在了北京,元代北京为元大都,封在北京也是为了震慑北元势力。至于为什么叫燕王,那是在因为在周代,诸侯国之一的燕国都城就在蓟,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市。朱棣作为朱元璋的儿子,受封为亲王。在古代,亲王封号大多为一个字,即用周王朝所分封诸侯国名,例如秦,燕,晋等等,这也是戏文中所谓一字并肩王的由来。
北平(燕京)是朱棣的封地,故而朱棣被称为燕王。
懿文太子未死之前,朱棣纵有野心,但也不敢夺嫡,毕竟有朱元璋坐镇,容不得他乱来。懿文太子、太祖朱元璋相继过世之后,斯文儒雅的建文帝朱允炆一上位,朱棣在下属的怂恿之下,野心不可遏止地膨胀起来。遂挥军南下,一举“靖难之役”,稳稳当当地坐上了皇位,一代明君就这样堂而皇之地产生。
明成祖朱棣的一生功绩繁多,无论是组织修撰《永乐大典》,还是派郑和下西洋彰显国威,似乎都不及他迁都北京对后世的影响大。自明成祖迁都北京,明王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全面转移,清朝继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又继之,数百年京都龙脉旺盛,不曾衰竭。
如何评价朱棣的历史功绩?
朝史暮想:
聊点我心中朱棣做的几件对后世影响重大的事情吧。
这道防线被之后被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最后的北边九镇,直到崇祯朝还发挥着巨大的军事作用。基本保障了明代北疆安全。同时,皇帝直接统领,驻防京城的“三大营”正式组建,成为大明前期的主要作战部队。
其二,迁都北京,削弱了文官集团的实力,充实了边防。
从南宋以后,南方一直是汉家文官集团的大本营。而皇权的最大敌人,就是内部的文官集团。朱棣发靖难之师,夺了侄子的皇位后,首先就要平息文官集团的反扑。所以迁都北京,把这场战斗拉到朱棣自己的主场,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朱棣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皇帝在位直接造孽最多的记录。纵观明成祖朱棣一生几乎不干人事。我细细数来,单单空前绝后的大恶就有七八条:
《永乐大典》留下了“明人好古书,古书因而亡”的名句;
削藩,却又不收回朱元璋子孙的社会特权只断绝明宗室子弟向上追求的心,从此朱元璋的子孙祸害百姓更加疯狂了;
建立内阁,彻底确立皇权绝对的地位,从此官员纵然有“为生灵立命”的心也不能决事了;
在没有彻底解决与北方民族的矛盾就迁都北平,放弃战略缓冲(明王朝好比是一张弓,可惜根本没有拉满的空间),从此明朝老百姓背负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兵役(戍边)和劳役(修长城);
五次北伐蒙古耗费空前绝后,却连蒙古正规势力鸟毛都没摸到;
郑和下西洋其实是为了铲除华人在海外建立的势力,之后除了给他们权贵间的库房里多几个赏玩的小玩意没给中国带来任何好处,却绝了中华民族向地球南部发展的路;
锦衣卫和东厂是个什么东西?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就是坏蛋的代名词。
逼杀方孝孺。要不是方孝孺硬气,儒家最后一口气就会被散掉。其祸如果促成,其影响会刨掉汉人的根。
明成祖朱棣的历史功绩~
文治:下令修编《永乐大典》,集中华文明之大成流传后世。
行政:迁都北京,自此中国政治中心延续至今。
外交:促成下西洋,自此中华民族开始拥有全球视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朱棣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朱棣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