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知乎,明朝历史知乎***

kodinid 4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知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知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被称为“三无朝代”,历史真相是否真的如此?
  2. 明朝和清朝都享国276年,这是巧合还是天意?

明朝被称为“三无朝代”,历史真相是否真的如此?

对于“三无朝代”这个称呼我个人认为并不严谨,因为在不违反历史的情况下,怎么评价都是可以的,但必须要客观公正;那明朝到底是不是“三无朝代”呢?

首先“三无朝代”是指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但真要这么说的话就有所不妥了。 明朝在中华大地上屹立了两百多年真要是如此不堪的话早就被推翻了;就说说这开国皇帝朱元璋吧,他从一个平民做到开国皇帝,没点本事是不可能的;他要是不算明君那明朝就真没什么好皇帝了,不过也确实有些皇帝做的不太好。 名将的话戚继光、孙传庭都算吧,只是后期一代比一代要少了。 名士也有王阳明和李贽。虽然不多但并不是没有,可能有些只是没有被记载下来。
总得来说明朝还是一个非常厉害和疆域很广阔的王朝,它能打到欧洲去,还拥有火器,足以证明其强大,明朝抗清还是非常的厉害的,不过崇祯那时候经常抱怨官员上朝,其实他们最后还是比崇祯先死一步的。明朝还是被小觑了,所以说明朝不能说是“三无朝代”。所谓盛极而衰一个朝代在强大也终有衰弱的一天,同样的也不会一直衰弱下去像是一种因果循环吧。
哪些关于历史的评价大家看看就行别较真;历史这东西都是人写的,谁知道有多少是真的,就像是写小说一样都想要一个完美的结局,去计较那些反而自己会很累,开心最重要。

这个三无朝代的称呼是高晓松说的,高晓松大家可能对其只知其表,虽然他是汉族,但是内心中却一直以满族人自居,所以可以说他就是大家都看不起的包衣,而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明朝历史知乎,明朝历史知乎小说-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说一下这种说法的由来。

明朝是三无朝代的说法并不是历史定论,也没有得到史学家的认可。关于此说法的始作俑者是高晓松。2013年9月11日, 高晓松在一档脱口秀节目中将明朝总结为“三无朝代”,即“无明君,无名士,无名将”。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三无朝代是否属实。

明朝历史知乎,明朝历史知乎小说-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无明君。何为明君?明君即贤明的君主。《左传·成公二年》:“大夫为政,犹以众克,况明君而善用其众乎?” 唐 骆宾王 《宿温城望军营》诗:“还应雪 汉 耻,持此报明君。” 明 刘基 《拟连珠》之六八:“去奢尚俭,明君所以弭邪侈。”如唐太宗就是公认的明君。那明朝有明君吗?还是有的。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顺治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至洪武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而清修《明史》评价后任者朱棣”治隆唐宋,远迈唐宋”,及至“仁宣之治”的仁宗、宣宗,“弘治中兴”的孝宗等,都可以算得上明君。不能用现在的高标准去要求古代的封建君王。

(二)无名士。名士之说源于魏晋,可以指有名望而隐居或以诗文著称的人,也可以泛指有名的人。明朝有名士。如编修《永乐大典》的解缙,如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如明末顾炎武等,都可以称得上是名士。

明朝历史知乎,明朝历史知乎小说-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无名将。这点显然是错误,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怎么可能没有名将的产生。明朝的开国功臣中可以称为名将的何止一人。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常遇春功勋卓著,被赞为“虽古名将,未有过之”;还有 汤和、蓝玉等。后期如戚继光是中国被成为武圣的三人之一。

最后,明朝是中央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权统治相对来讲比较黑暗,但把明朝说成三无朝代还是有失偏颇的。一家之言而已。


说明朝是个三无朝代,仅是脱口秀节目主持人高晓松的一家之言,其认为明朝“无明君,无名士,无名将”。

2013年9月11日, 高晓松在一档脱口秀节目中曾经发表过这样的观点,认为纵观中国十几个朝代,明朝是“最臊眉耷眼”的一个,并将明朝总结为“三无朝代”,即“无明君,无名士,无名将”。但这只是高晓松的一家之言,并没有什么权威性,而且这种说法是偏颇的。

(一)明朝有明君。明朝其实也是明君辈出的一个朝代,明太祖朱元璋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平定天下,成功恢复了中华,带领华夏复兴。其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业,还影响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渐趋完备,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

顺治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至洪武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而清修《明史》评价后任者朱棣”治隆唐宋,远迈唐宋”,及至“仁宣之治”的仁宗、宣宗,“弘治中兴”的孝宗等,都不得不说是开明之君。

(二)明朝有名士。明朝名士辈出,该时期内,郑和出使西洋,开辟了丝绸之路李时珍著《本草纲目》,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成就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

徐光启重视演绎推理,并特别把重点放在数学上,是认为数学是其他一切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基础之第一人。

还有修《永乐大典》的解缙,地理学家徐霞客,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明代的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中国***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三部《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与***《金瓶梅》就是出于明朝名士之。等,可谓不胜枚举。

明朝和清朝都享国276年,这是巧合还是天意?

明朝建于1368年,于1644年灭亡,存在了276年,而清朝众所周知建于1644年,亡于阳历1912年,农历1911年。按照这样算,清朝只存在了268年,那么题目中为什么说清朝和明朝一样存在了268年呢?

因为清朝入关是在1644年,但是清朝这个国号在入关之前就已经确定了。1636年,也就是后金***天聪十年,皇太极鉴于当时的形势改国号为清,这是清朝国号最初的来源。如果从1636年算起的话,清王朝的确也存在了276年。

这是不是巧合呢?当然是巧合,但绝对不是天意。因为明朝和清朝的灭亡都带有偶然性,有很大的人为因素导致了这两个王朝灭亡。而且天意这种事情是什么人都说不清楚的。一旦陷入宿命论的泥淖里面,即便没有规律也会臆想出规律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可以观察,那就是统一的封建王朝都逃不过300年的命运,基本上不会超过300年,唐朝如此,明朝如此,清朝也是如此,汉宋两朝虽然超过了300年,但是前后却分成了两段。

这个问题咋一看挺有意思的,但真去认真分析的话,这道题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题中说明朝和清朝都享国276年,那么我们就先来看下这所谓的“都享国276年”是怎么计算的。

按照通常的观点,明朝起于1368年朱元璋在金陵登基称帝,终于1644年京师被攻破崇祯帝自缢身亡。按照这个计算方法的话,明朝确实是享国276年。而清朝的享国时间通常是以1644年顺治入关起算到1911年清朝被推翻为止,这期间一共是267年。

题目中说的清朝享国276年显然是以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_a***_]”起算到1912年清帝退位为止,按照这种算法的话,清朝确实也是享国276年。那么这种计算享国时间的算法有没有存在问题呢?显然这种算法并不客观。

明朝276年的享国时间是以明朝对国家的实际掌控时间来算的,从朱元璋时期到崇祯时期,整个国家主要还是在明朝的控制下,明朝末期后金等势力对明朝的统治形成一定的制约,但那时候明朝还是整个国家的主要掌控力量。所以明朝享国276年的说法是比较符合史实的。

清朝对整个国家拥有绝对控制是从顺治入关才开始的,之前无论是努尔哈赤的“后金”还是皇太极的“大清”都不是当时掌控整个国家的主要力量,所以并不能从皇太极的“大清”开始算享国时间。

所以明朝享国276年的说法比较客观,而清朝真正的享国时间还是应该从1644年算到1911年,也就是267年。题中说的明清两朝享国时间都是276年,显然是有些勉强的,这种说法既不是巧合也不是天意,完全只是一些人的一厢情愿而已。

明朝享国276年是没有异议的,从朱元璋1368年在应天府,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建立大明起,到1644年崇祯帝自尽,正好是276年。

明朝共历十六帝,正好符合朱元璋“重八”之名。应该说明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巅峰,前四代皇帝都是盛世,实属罕见,分别是“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更不要说还有后面的“弘治中兴”、“隆庆之治”。总体而言,明朝的皇帝都不算笨,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和爱好。

清朝始建于1636年,之前是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的“后金”,到了1636年的时候,皇太极将“后金”改为“大清”,而清朝直到7年后的1644年才定鼎中原,因此我们计算其国祚时往往从1644年开始,这样,清朝的历史是269年。清朝享国276年的算法是从1636年开始算的,当时的“清”只是东北的一个地方***,因此一般算法是其入关后开始计算。

清朝共历十二帝,其中康熙乾隆两代帝王的统治时间都超过六十年,是中国封建王朝时期统治时间最长的两位,而清朝与明朝相比,其繁盛时期超过130年,几乎占了整个清朝统治的一半时期,远超过明朝的80年。

所以我们现在看来,所谓明清享国时间一样,都是276年的说法本身就存在的争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知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知乎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清朝 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