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之乱书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之乱书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乱唐的由来?
乱唐是指唐朝晚期(907年至923年)的一段动荡时期,也被称为五代十国时期。
这段时期的名称源于当时政治混乱、政权更迭频繁,没有一个稳定的中央***来统治全国。在这段时期中,中国北方出现了五个***,分别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它们之间互相争斗、割据,形成了一个割据的局面。这五个***都自称为“唐”,但实际上它们的统治者并非唐朝皇室后裔,而是由军阀和地方势力所建立的***。因此,这个时期也被称为“五代”,而“乱唐”则是对这段时期政治混乱和割据的概括性描述。
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是导致唐朝衰落的重要原因,由于藩镇自雄,中央***变得虚弱无力,几次企图削弱藩镇的努力,不仅没有达到目的,还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致使国家再没有能力与藩镇较量!
安禄山、史思明之乱是唐朝最大一次叛乱,其历时多少年?
安史之乱在历史上是从:755年12月16号到763年2月17号。7年零2个月
但其实打仗应该没那么久,那么长的时间那么多人参战,粮食够吗?
古代可是不像现在食物多(现代食物也不多)。特别是古代没有什么农业技术,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产量,而且存放也是个问题。
所以我觉得时间应该是没那么长,到后期也就是一些小骚乱,或者说是下一个朝代的抹黑。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共持续了7年零2个月,是唐朝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中央集权腐化削弱、土地兼并剧烈,百姓多被迫流亡等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安禄山作为叛军统领,反叛后一年就死了,但为什么叛乱可以持续七年之久?
在势如破竹迅速占领长安之后,安禄山的燕军就开始瓜分唐王朝巨大的财富,竟然不对逃往巴蜀的唐玄宗进行追击,从而让唐朝重新集结兵力,比农民起义也强不到哪里去。加之安禄山本人因为身患重病,其子还对于谁接班争得死去活来。所以浩荡一时的安禄山反叛立即就走向了颓势,但是繁镇割据开始成形,唐最高领导阶层和久疏战阵的唐军更是差劲。看《长安十二时辰》几个战场回来的士兵直接砍瓜切菜一般冲进了花萼楼,打翻一片龙武禁军,可见玄宗时期边塞以内的士兵战斗力多差。
首先,身为唐王朝的统治者的唐肃宗因上位不正,总怕被人效仿夺权,没能做大手笔决策,不信任前方王爷和大奖。唐肃宗平定安禄山残党的时候,命广平王为总指挥,而大将郭子仪任副指挥,但唐肃宗对于权力是十分的谨慎。而广平王这两个人当了一段时间的指挥,就被唐肃宗叫回长安陪自己了。不为别的,就怕广平王或郭子仪不知道是谁会变成第二个安禄山。严重制约了本就不强的唐军的发挥,战略战术弱鸡,甚至令几十万藩镇联军一败涂地。
其次,安史之乱其实有四个最野心勃勃,权利熏心的叛军领导人: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安庆绪、史朝义是真能坑爹,直接把老爹干掉夺权,史思明是真能打仗,可惜被儿子坑死了,最终还是靠水平差劲的史朝义坑爹夺权,唐军才终于等到个软柿子捏,这才结束了长达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平定后,地方掌握兵权的将领藩镇割据和混战愈演愈烈,中央权威扫地、实力微弱而不能止,大唐盛世也一去不复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之乱书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之乱书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