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皇宫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皇宫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故宫也叫紫禁城,是唐,清两代的皇宫是对的吗?
故宫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名字由来:传说,这天帝住的天宫谓之紫宫,而封建皇帝自命为天帝之子,所以,其住所也应相当于天上的“紫宫”,再加上这皇宫里戒备森严,是老百姓不可接近的禁城,因而得名“紫禁城”。故宫名字由来:旧时的皇宫的意思。它是历史上后一个朝代对前一个王朝皇宫的称呼。
就像明代的时候,就对元大都称为故宫,明朝灭亡以后,紫禁城由清朝来继续使用,直到清朝灭亡以后才称为故宫。
原唐朝的皇宫在西安的什么地方呢?
现在的西安龙首原。
大明宫,大唐帝国的大朝正宫,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北侧的龙首原。
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宫,是唐长安城三座主要宫殿“三大内”(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
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200余年。
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大明宫毁于唐末战乱。
扩展资料:
大明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宫,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避暑而建的夏宫,工程未完,李渊于贞观九年(635年)病逝,营造工程停止。
唐高宗继位後,认为原来居住的太极宫过於潮湿,于龙朔二年(662年),对大明宫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更名为蓬莱宫,随即迁进居住,以后的唐朝皇帝大多在这里朝寝,为唐帝国200余年间的统治中心。
咸亨元年(670年),再次改名为含元宫。
唐朝的皇宫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唐朝的皇宫大明宫位于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是***帝国的大朝正宫,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是唐长安城三座主要宫殿“三大内”(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200余年。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占地面积约3.2平方千米,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前朝的中心为含元殿(外朝)、宣政殿(中朝)、紫宸殿(内朝),内庭有太液池,各种别殿、亭、观等30余所。
宫名考义:大明宫的来历有一个奇异的传说。初建之时,从工地上曾挖掘出过一面古铜宝镜,魏征认得是秦始皇曾经用来清除异己的镇国之宝,叫“秦镜”。传说它能照见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纤毫可见。更重要的是它还能照出群臣的忠奸、国运的兴衰。大明宫竣工后,秦镜就被悬挂在朝堂上震慑妖邪,以后也就有了“明镜高悬”的说法。有宝镜镇守,自是一派的正大光明,所以称为大明宫。
大明宫周长7.6公里,共有11座城门。城内的主要街道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已经发现的40多处宫殿阁亭遗址,大多集中在城北太液池的四周,主要有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清思 殿、宣政殿和紫宸殿等宫殿遗址。
含元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的地方,殿基高15米多,东西长75.9米,南北长41.3米;面阔11间,进深4间,各门宽5.3米,此殿是大明宫的正殿。
含元殿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北郊龙首塬南端的高岗之上,包括大殿、两阁、廊道、大台、龙尾道和殿前广场,总面积约70,000平方米。含元殿遗址是唐长安城三大宫室中规模最大的一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皇宫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皇宫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