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人口简介,明朝历史人口简介图

kodinid 4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人口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人口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时期人口数量?
  2. 明代人口?
  3. 明朝初期人口?
  4. 明朝正统年间人口?
  5. 中国历史上至明朝时期,人口最多不过五千万余,满清为何能使人口达到四万万?

明朝时期人口数量?

明朝人口数量的峰值出现在明朝后期,也就是出现在小冰期到来的时候。

王育民认为万历年间明朝人口达到峰值,人口在1.3亿人至1.5亿人。

明朝历史人口简介,明朝历史人口简介图-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葛剑雄认为1600年明朝实际人口大约有1.***亿人,明朝人口峰值接近2亿。

曹树基认为1630年明朝达到人口峰值,人口大约有1.9亿人,1644年实际人口大约有1.5亿人。

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则认为1600年明朝实际人口大约有1.6亿人。

明朝历史人口简介,明朝历史人口简介图-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代人口?

根据《明实录记载洪武十四年(1381年)人口总数是5987万,成化十五年(1479年)为7185万,弘治十七年(1504年)是6015万,正德元年(1506年)为4680万,万历六年(1578年)是6069万,万历三十年(1602年)是5635万,天启六年(1626年)人口总数是5165万。

明朝初期人口?

明:

公元1381年,明太祖洪武14年,全国有户1065.4362万,总人口5987万。明太祖实录-卷140

明朝历史人口简介,明朝历史人口简介图-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元1502年,明孝宗弘治15年,全国有户1041万,总人口5090.8672万。明孝宗实录-卷194

公元1620年,明光宗泰昌元年,全国有户983.5426万。总人口5165.5万。

明朝正统年间人口?

根据《明实录》记载,洪武十四年(1381年)人口总数是5987万,成化十五年(1479年)为7185万,弘治十七年(1504年)是6015万,正德元年(1506年)为4680万,万历六年(1578年)是6069万,万历三十年(1602年)是5635万,天启六年(1626年)人口总数是5165万。

朱元璋时代人口比朱由校时代多了800余万,1479年到1506年期间明朝社会没有天灾人口,社会极为平静,人口却出现大幅度滑坡,少了2500余万。显然,这一组明朝人口数据极不可信,不说社会安定时期的人口会缓慢增长了,至少也会持平,又怎么可能大幅度减少?

著有《明清社会史论》等的史学家何炳棣,哈佛教授费正清评价中国要是有五六个何炳棣,西方就没有人敢对中国史胡说八道了”,他研究指出:明初时期的人口是全国总数,此后变成特定的纳税人口(包括家人),最后又演变为一种赋税份额。也就是说,这既不是纳税人口(包括家人在内),更不是全国总人口,而是朝廷认为的人口,然后以此为依据收税,计量朝廷岁入;反过来,朝廷根据实际税收,也会反推出人口数据,总之明朝人口极为复杂,至今都还没有彻底厘清。

国历史上至明朝时期,人口最多不过五千万余,满清为何能使人口达到四万万?

很简单,这是红薯、玉米、土豆的功劳。红薯、玉米、土豆原产于美洲,在明朝末年时由西班牙人传到了东南亚,随后引入我国,到了清朝开始大面积推广,有句话叫“引进于明,得利于清”,是乾隆时期人口大爆炸的重要因素。

在明朝以前我国的粮食作物主要为小麦、水稻、谷子(小米)和高梁,水稻生长在南方地区,小麦生长于华北黄淮平原,谷子生长于黄土高原,高梁主要生长于河北东北。这四种作物中小麦和水稻对土壤的质量要求很高,用水量大,肥力也高,因此主要种于平原、河谷地区,山岭等土壤薄的地方很少能种,而且在过产量很低,一亩地就是二三百斤。谷子和高梁虽然耐旱,但依然得种在土壤较厚的黄土上,其它土不行,谷子和高梁的产量更低,一亩地百十来斤。所以在明朝以前山区、丘陵开发的很少,没有啥梯田。

红薯、玉米、土豆这三种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无论我国东南西北的山区、丘陵、平原都能种植。而且对土壤的质量要求不高,土厚土薄都行,肥力要求也不高,因此一引入我国便迅速分布到全国各地。最主要的是产量大,红薯和土豆每亩地都是几千年,而且吃法多样化,可以烧着吃、蒸着吃、煮着吃,还可以切成片晒干磨成面,蒸馍做面条。去过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肯定知道,生活在大山上少数民族人就是靠玉米、土豆、红薯这三种粮食过活。

玉米产量也很高,在华北黄淮平原上玉米和冬小麦的生长季恰好分开,一个冬春季,一个夏秋季,这样一年就可以两种两收,粮食产量增加一倍。在多雨的江南,原来山区丘陵地是不种粮食的,玉米到来后便广泛种于山区丘陵地带。

因为这三种作物适应性强,于是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便开始大面积垦荒,众多山谷、丘陵地带被开发出来,山上也修了很多梯田。这样土地也增长了许多,种的粮食也多了,所以能养活更多的人。

在雍正皇帝摊丁入亩政策改革以前,历朝历代实施的是人头税,即按人头收税,家里人越多收的税越多,所以很多穷人家庭不敢多生孩子。而一些权贵大户则想方设法隐***口,将大量人口算成奴婢、家丁或私奴,不统计入丁户,躲避人头税。

摊丁入度制度起源于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康熙时期各地有试行,雍正皇帝登基后全面实施。取消人头税后就不在依据人口数量收税,而是改用土地多少收税,所以普通老百姓便没有顾及,放开了生。加上有了红薯、玉米、土豆这些高产粮食,有了粮食就不愁养活不活,所以人口就翻倍的增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人口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人口简介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