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打仗历史讲解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唐朝打仗历史讲解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朝的兵制具体是怎样的?
您好~这个问题我尝试回答一下,不足之处是多多指正。
唐朝的兵制大致分为两个时期,以开元十一年为界,在这之前是与均田制相结合的府兵制,在这之后是募兵制。
均田制下的府兵制,兵农合一
唐代的府兵制可以追溯到西魏时期,西魏宇文泰设六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每府一军共二十四军。隋朝改为骠骑府,由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统领,隋大业三年改为鹰扬府,由鹰扬郎将,鹰击郎将统领,府兵称卫士。唐代府兵制延续下来,贞观十年设折冲府,由折冲都尉,左右果毅都尉统领,天下十道共634府,分属十二卫和东宫六率。
府兵来源,《唐律疏义·擅兴律》:“疏义曰:‘拣点之法,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先取多丁。’”
意思就是按照钱财,气力,人口选拔,平时务农,战时出征,临时配备将领,战事完毕解甲归田,除马匹外粮食七事自备(七事应指服、被、资、物、弓箭、鞍辔、器仗),并且轮流戍卫京师和边疆。
特点:府兵制的特点可以简单概括为: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府兵的户籍由军府掌握。和平时期府兵耕地种田,并在折冲将军领导下进行日常训练;战争发生时,由朝廷另派将领聚集各地府兵出征,府兵作战一般不能长期在外,也很少远征作战,更不能随意更换原驻屯地。战事结束后各地府兵仍归本镇,重新纳入当地折冲将军的管辖下。这种兵役制度的初衷本是为了解决自三国、南北朝以来军队成为将领个人私产的局面,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势力重新抬头,由于府兵制和均田制相结合,减轻了国家养兵的负担,解决了后勤问题。【宇文泰】
均田制破坏后的募兵制,将帅专兵
唐初规定府兵三年一代,但随着唐朝中期之後边患增加,用兵不断,戍期延长,加上***日益严重,边将侵吞士兵财物,强迫士兵为自己服苦役,因此无人愿当府兵。而最重要的是唐代不抑制土地兼并,均田制破坏现象严重,府兵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被破坏,府兵制难以维持。在此情况下唐玄宗***纳张说的建议,京师宿卫改由募士承担,招募12万人,号称从长宿卫,次年改为“彍骑”,这标志着府兵制瓦解,募兵制开始出现。
长征健儿:***二十五年,正式施行募兵制,因为募士要长期服役,因此称为“长征健儿”,他们由边地将帅统领,形成将帅专兵的局面。这是唐代兵制变革的重要内容,招募制代替征兵制,职业兵代替义务兵。
影响:天宝年间,镇守京师的彍骑多招募市井无赖为兵,军中***丛生,战斗力低下。地方团结兵缺少财政支持,装备差,数量少。唯有边镇军力强大。唐初全国府兵68万,京师附近便有26万。而天宝元年全国军队57万,边地竟有49万。
《资治通鉴》记载,“猛将精兵,皆聚于西北,中国无武备”。
《资治通鉴》的记载很明确的指出了内重外轻格局被打破的现象。专设将领统兵虽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但使士兵只知将帅,不知朝廷。募兵逐渐成为了将领的私人军队。边镇的节度使更掌握了驻地的民政、财赋、刑法权力,逐渐脱离中央,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安史之乱中的安禄山便是如此发展而来。 此外,募兵的军器衣粮由国家供给,增加了国家的军费开支和财政负担。【安禄山】
唐代三省制的特点是在建立不久就向二省、一省转变。
为了控制相权,皇帝逐渐使用一些资历较轻的官员参预朝政,实际行使宰相的权力,但是由于没有宰相崇高的体制,所以便于控制。
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以及左右仆射这些宰相职务已经变成了一个崇高的虚衔,而真正的宰相却成为一种临时性质的职务。
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以他名。”(《新唐书》卷46《百官志》)主要有“平章事”和“同中书门下三品”等。
唐太宗贞观八年,仆射李靖因病辞去宰相职务,太宗不同意,要求他“疾小瘳,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平章事”之名始于此。唐高宗永淳元年,始以某官(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者为宰相。
长兴四年为避讳(慕容延钊父名章),曾改为“同中书门下二品”,因为尚书仆射是职事官从二品。
贞观十七年,萧瑀、李积并“同中书门下三品”,因为侍中、中书令是正三品,“同中书门下三品”之名始于此。高宗以后,宰相必须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之衔,否则即使担任中书令也不能称为宰相,品位高者亦如此(有三公、三师头衔的除外)。
三省合署议事、办公,三省职能逐渐趋向混同合一。
为了三省之间协调行动,三省首长定期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议事。自武德年间开始,中书、门下集议于政事堂,政事堂设于门下省。
唐朝兵制 府兵制 初期恢复府兵制,较隋朝更为完备。府兵为基本的常备军,平时隶属于皇帝的12卫和皇太子的东宫6率。每卫设大将军1人、将军2人,每率设率1人、副率2 人。平时负责管理府兵轮番宿卫诸事,战时经皇帝任命,率领从各府调集的府兵出征。即“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新唐书·兵志》)重要军机大事由政事堂举行的宰相会议辅佐皇帝商决。尚书省的兵部,主要负责武官的考核、任免,军队的编制、简点和轮番,以及图籍、厩牧、甲仗的管理等。 整顿府兵制度 太宗时整顿府兵制度,12卫各领40~60府。鹰扬府恢复骠骑府、车骑府的旧名,不久又改为折冲府,“因地立称”,分别冠以所在地名。府分上、中、下:上府为1200人,中府为1000人,下府为 800人。全国最多时共设634府,府兵约60万人,主要分布于政治中心地区的关内、河东、河南及邻近诸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打仗历史讲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打仗历史讲解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