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课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课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明末科技四大名著?
明代中国科学技术在固有的模式下继续全面发展,并在末期诞生了四大科技名著。它们是李时珍(1518-1593)的《本草纲目》、徐光启(1562-1633)的《农政全书》、徐霞客(1586-1641)的《徐霞客游记》以及宋应星(1587-?)的《天工开物》。第九章已经介绍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及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
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
2、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由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丁丑),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在科技上还有四大名著,医学上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农学上有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地理学上有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科技上有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我们初中数学课本里用到的点、线、面、角、圆、平行、对角、三角形、四边形等等名词都是徐光启反复研究后敲定的。徐光启在序言中说,“举世无一人不当学”,“窃意百年之后必***习之,即又以为习之晚矣”。
徐光启以为一百年后***都要学几何,却又觉得到那时为之晚矣。徐光启没有想到,他那“必***习之”的梦想直到三百多年后才实现,实在是晚之又晚矣。徐光启是中国古代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则是近代中国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为什么教材很少有明朝的诗?
明朝基本是小说,戏曲的盛行时期,诗逐渐衰退,诗作少,佳作更少,所以教材很少见。明朝文学体裁***很有名气。佳作很多,出现了很多文学名著。比如象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等。其它佳作还有《三言二拍》,《金瓶梅》,《封神演义》。可以说明朝的***很盛行。
可能是唐诗宋词,太过辉煌了吧,到了明朝,诗词已经不是社会主流。明朝人写***的人开始增多,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杨家府演义等,都是明朝人的杰作。
明朝虽然写诗的人也很多,包括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都有诗作流传。但还是没法超越辉煌的唐诗宋词。
后人总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每个朝代都有个性文化的闪光点。
初中课文泰山原文?
《泰山》原文
俯首元齐鲁,东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泰山》作者:明代—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课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课文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