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 小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 小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改变了历史的小人物?
1631年,皇太极兵围大凌河,已经开始仿制火炮的清军在围城战中依然有点不适应,未能短期内攻克。兵部令副总兵张焘领参将黄蜚及登州骑兵参将孔有德移师旅顺双岛,渡海解围。然而两个月过去了,张焘依然没有出海,他宣称自己遇到了万年不遇的、长达两个月的飓风。
海路既然不行,那就走陆地好了,登州巡抚孙元化又急调孔有德从陆地驰援大凌河。他给了孔有德800大军,孔有德表示老子虽然没文化,但还是会识数的,吴襄带着4万人过去都叫皇太极糊了一脸,我这800人上去还不是一样送菜?
识数的孔有德磨叽了一个月才把兵聚齐,用堪比乌龟的速度开始向辽东走。也该着这哥们倒霉,一路上不是大雨就是春雪,部队的给养完全跟不上。而且他带的辽东兵和当地人一直就有矛盾,说来还是毛文龙造的孽,当年他在皮岛没事就被断给养,毛文龙也是有脾气的,你不给钱我就自己去山东拿,一来二去仇就大了。
所以孔有德这一路和走敌占区没啥区别,没地方住宿,没地方买粮食。就这么饥寒交迫的到了吴桥,吴桥的县令更干脆,深知兵过如洗的毕自寅默许了县人闭门罢市。大头兵没饭吃自然要想办法,一个小兵偷了一只鸡吃掉了。然而那并不是一只普通的鸡,那是新城大户王象春别庄的鸡。
看守别庄的王象春从子王舆文表示这事儿没完,这小破孩动用了王象春的名帖,甚至亲自到军营找孔有德***。在明朝当兵的绝对是不敢惹士绅大爷的,孔有德连忙表示加倍赔钱。王舆文鄙视的看着孔有德,你丫觉得我没读过书?他问孔有德“军法怎么说”?
话说到这孔有德也就明白了,依军法士卒行窃当“穿箭游营”,就是从耳朵里怼进一支箭,基本上怼完也就活不了了,人家这是奔着偿命来的。惹不起士绅的孔有德就把那偷鸡贼给穿箭游营了,然后一群大头兵也就果断的哗变了。
孔有德也是点背,本来士兵哗变他跑路就完了,这倒霉玩意还被花光军饷没法交差的李九成给抓住了。这下局面就无比尴尬,孔有德不造反就得被哗变士兵杀,造反估计得被朝廷杀,怎么都是个死。越想越窝火的孔有德一咬牙就开始报复社会,带着这帮辽东兵在山东大杀特杀,史书记载“糜烂百里,生灵涂炭,死者以十万计”。
按道理说这次吴桥兵变最多也就是一次规模较大的哗变,在明末时有发生,并不足以改变历史。可是问题在于被击败的孔有德带着数万兵马乘船投了皇太极,同时带去的还有大量船只、火炮、造船工匠、火炮工匠、炮手,甚至还有葡萄牙籍火炮教官。不出数年,清军就拥有在质量上远超明军的火炮,并且补足了没有水军的短板。整个军事工业水平和明军完全逆转,清朝的崛起再无法阻挡。
吐槽机吐槽
就这样,一个刚有功名的小屁孩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让清朝从短板明显的地方割据政权变成了拥有完备军事制造体系的可怕国家。山东本来是进攻清朝的桥头堡和后勤基地,在清军拥有渡海能力后,完全变成了被劫掠的重灾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英雄人物可以改变历史走向,劳动人民则是历史的创造者。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都是出身布衣的寒士。刘邦成了四百余年大汉王朝的创立者,汉民族的奠基人。朱元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是汉民族的再造者。此外,历史上还有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不经意间改变了历史或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一,孙策号称江东小霸王,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平定豫章统一江东地区。孙策在丹徒***时被他处死的许贡三个家臣刺伤下久病逝,时年26岁。东吴从此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守势。此时曹操才能从容和袁绍进行官渡之战统一北方。***如孙策活着会主动进攻夺取许昌,三国历史可能会改写。二,楚霸王项羽在垓下之战中战败,天黑时率八百骑兵逃走。天亮时刘邦才发现派五千骑兵追击。项羽渡过淮河时还有一百多骑兵。他们走到阳陵时迷失方向,他向一个田农打听道儿。田农说:“左"。结果项羽一行人向左方逃走陷入大泽中被汉军追上战死。如果田农没有说谎,项羽成功逃脱重整旗鼓,历史会重新改写。三,公元751年,大唐和***帝国两个超级大国在中亚的恒罗斯展开决战。这次战争对***影响不大,但对西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唐军中有许多先进技术,唐军战俘中有许多会造纸的士兵,***人把这些会造纸的中国人组织起来开造纸作坊。从此造纸术从***传入埃及,西班牙和欧洲促进了西方文化的发展交流和传播。意大利文艺复兴以后促进了西方工业化发展,为现代文明的产生做出重要贡献。这些个中国造纸工人对世界的影响不逊于帝王将相。因此,雄才伟略的大人物可以改变历史,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同样是历史的创造者。
啥是小人物?皇族中地位低是小人物,平民中出身贫贱是小人物,工作努力一事无成是小人物······不好定义,因为伟人大多是从小人物成长的,乡痞刘邦、没爹的孩子铁木真、要饭的娃朱元璋······当年都是小人物,却成为一代天骄。
就拿秦朝灭亡的事说吧,秦朝灭六国后,诸侯国的大佬们死的死,降的降,活着的也被打怂了,谁也不敢轻举妄动。这时候出来几个小人物,撼动了大秦的根基。
陈胜、吴广,就是两个不起眼的农民,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胸无大志。
后来被强拉着服兵役。因为长得个大些,被封为临时的小头目,结果遇到大雨天,误了日期。两人一合计,反正去了也是死,不如造反,说不定还人多活几天。他们也知道自己是不起眼的小人物,人微言轻,没人响应咋办?于是想了个有煽动性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号召力还是不够,咋办?就凭借神鬼的力量了,于是往鱼肚子里塞块破布,写上“陈胜王”;晚上到庙里***装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让大家认为是天意。再借楚国大将项燕的名声,两个小人物自己肯定没想到,为了活命的举动办成了惊天动地的大事
——举起了中国农民起义的第一杆大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的第8435条回答。
说一个很搞笑的小人物。
1937年,在原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的政委陈毅,已经多次遭遇生命危险。
在4月,陈毅遇到人生最大一次危险。
当时大余县城的地下党负责人陈宏,在一次搜捕中被俘。
国军让陈宏选择是叛变还是枪毙,陈宏怕死,选择叛变。
他不但交代了所有的秘密,还表示可以诱捕游击队的最高干部陈毅。
当时大余县城广启安糖铺是红军游击队开设的地下交通站,陈宏就通过糖铺负责人黄亚光(也叛变了),写了一封信给陈毅。
最高统治者的慈禧太后,究竟有没有挪用北洋水师的经费?
此问题应该这么看:是否挪用海军军费有三种说法,一,醇亲王奕譞(光绪亲父,慈禧姝夫),与慈禧专权的辛酉之变(杀辅政大臣)有大功,为更好巴结慈禧,他以海军军费名义召捐,用以建颐和园。二,他的用意是让其光绪不受太后干政,而修园让其享乐。而钱与海军费无关,是另外加捐的一笔专款,不是一回事。三,太后建园实用银七百多万兩,末用完的一百五十余万兩命令给海军购***。(有另帐说用了三百多万两,而不是捐得的二百六十万两),也说不只是用的海军军费。终上所讲,我认为实質是慈禧知道修颐和园,且知道其中含有***以海军名义召捐了钱,这就是等于用夲耒扩大海军军费的钱用在修园上,夲耒用个人享乐的钱不该花,与实际挪用与否无关!所以慈禧之堕落腐化,及乱政,是导致失败的禍首。
光绪十四年(1888),慈禧老太太为了给自己找个安乐窝,于是打算重修在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烧毁的清漪园(颐和园),但修园的经费从何而出?光绪十一年(1885)年年成立的海军衙门,给了慈禧解决修园经费的机会。
当然,不能太过名明目张胆地挪用海军经费满足慈禧的私欲,于是醇亲王奕譞心生一计,在他总理海军衙门事务的第二年,也就是光绪十二年八月十七日,他上了一道折子,即著名的《奏请复昆明湖水操旧制折》:
“查健锐营、外火器营本有昆明水操之例,后经裁撤。相应请旨仍复旧制,改隶神机营,海军衙门会同办理。”
一个小胡里面能放多少舰船?明显就是为了修园子从海军衙门的账上划拨款项的计量,慈禧看完折子后立马批准。但是为了保险起见,奕譞又上了一道意图更加昭然若揭的折子:
“因见沿湖一带殿宇亭台半就颓圮 ,若不稍加修葺,诚恐恭备阅操时难昭敬谨 ……拟将万寿山及广润灵雨祠旧有殿宇台榭并沿湖各桥座 、牌楼酌加保 护修补 ,以供临幸。”
于是乎老太太开始了浩大的修园工程,哪怕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颐和园再遭洗劫,慈禧西逃回京后,依然再动用巨款继续修复此园。
事实上,慈禧挪用的经费并不仅仅只有北洋海军军费,而是整个海军衙门的经费。在海军衙门成立之后,所谓的海军经费应该主要由四类款项构成:
其一是海防专款,清廷每年中央财政份例是400万两;其二是临时指拨之款,主要是指1885年所指拨的广东余存洋款42万余两等款项;三是海防捐输;四十***税厘。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款项来源,比如《清代野史》中提及的各地督抚的“报效”款。
那么,慈禧究竟挪用了多少海军经费呢?
没有关系,也没有挪用。即使挪用了,颐和园那点费用和海军建设的费用相比,实在是太小太小了。甲午战争的失败,主要是国家意志和军队执行力的全面失败,是落后的生产力和政治制度的结果,大清国自乾隆之后就一路衰退,全凭慈禧在那勉强维持,甚至还一度“同治中兴”,已属不易,作为一个老政治家,慈禧不可能傻到去挪海军的钱。
事实上那时大清国到处都缺钱,北洋水师每年的预算约为200万两银子,可朝廷每年只给得出100万,差不多相当于当时的20万英镑,在北洋水师的20年时间里,几乎年年都缺钱。至于那些年修的颐和园,差不多花费了500多万两银子,相当于100万英镑。
这点钱能干嘛呢?买军舰?当时中日双方的主力战舰,定远镇远吉野等等,大约都在30-40万英镑的价格,就算把颐和园的费用全部转到海军上,也就是多买2-3艘战舰的费用,但是这样就能扭转战局吗?
不能!
在甲午战争前2个月,[_a***_]***已经准备6千万日元的战争特别预算,相当于4千万两左右银子或800多万英镑。为了筹集更多的战费,日本还在国内发行***公债,可以说日本举国上下都在积极备战一赌国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 小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 小胡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