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现在中卫明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现在中卫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卫古代叫什么?
中卫市古称应理,明朝永乐元年,改宁夏右护卫为宁夏中卫,隶陕西都司,中卫之名由此而始。
隋置鸣沙县和丰安县,元设应理州,明永乐年间置宁夏中卫,清雍正年间改称中卫县。1958 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先后归银南地区、吴忠市管辖, 2004 年撤县设市,是全国唯...
西夏亡国之后,党项人都去了哪里?
根据《西夏史稿》, 《西夏简史》,《唐代党项》、《早期党项史研究》,《西夏研究论集》等等著作: 西夏灭亡后, 党项的一部分统治者向元朝投降, 元朝重用他们, 将他们列“色目人”; 一部分投金,现在已经融入汉族; 还有一部分东迁至今河北保定地区. 当地有记录和遗留下来的遗迹,现在也已经同化. 留居,遭到蒙古***后隐姓埋名,融入到当地其他民族。还有一部分南徙,今四川木雅地区为西夏遗民,“木雅”一词由“弭药”音转而来,而“弭药“为吐蕃称呼党项人的称呼。
都说西夏在末帝李晛投降蒙古后,中兴府被蒙古人屠城,党项人就此灭绝!!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屠城是蒙古人的传统这不***,但1227年西夏灭亡后,中兴府并没有被屠城,这是因为一个人的原因,他叫察罕!
察罕是党项人,西夏皇族后裔,从小不被父亲重视,后被成吉思汗收养为义子。成吉思汗西征时,察罕曾随军出征,立下不少战功,在蒙古军队中颇有威望。
因此,当成吉思汗病逝于六盘山,蒙古军队准备屠城中兴府时,察罕站了出来,他劝说蒙古军队高层,最终取消了屠城***!
后来,大批党项人投身蒙古军队中,担任要职,并跟随蒙古军队南下中原地区,如今的安徽,河北封地,都还能找到党项人的后裔,这是有族谱为证的。
元朝建立后,党项人被划分为第二等,也就是“色目人”中,社会地位仅次于蒙古人。
大部分的党项人,其实是在西夏灭亡后,被赐给了当时的蒙古皇后,被带回了蒙古高原,如今内蒙高原上的许多蒙古族中,都还流传着自己的祖先叫做“唐兀”的故事。
唐兀,即是蒙古人对党项人的称呼。
虽然中兴府城破,但当初还是有一部分党项人在这之前就逃离了中兴府,一部分逃到四川西部,他们祖先曾生活的地方,成为如今的木雅人。
一部分逃到黄河岸边,即今天宁夏中卫市南长滩村,当地村民几乎全都姓拓,也就是拓跋氏的后裔。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党项人,还是融入到了汉人当中去了。
1227年,蒙古灭西夏。
1、一部分党项人被划入色目人的一种。
2、一部分融入了汉族。
在安徽有一支据说是党项人余阙的后人,余阙为元朝唐兀人,世居武威,其父在安徽做官,定居安徽合肥,经过史金波和吴峰云从地方志里获得的线索,并查证了《余氏族谱》弄清了自元末余阙至今的二十七代传承关系,他们还有5000人的后代,今天都已汉化,只有少数有文化的老者才知道自己是党项人的后代。
在河南,据文献记载,当时移居河南的党项移民数量很多。主要在濮阳,1985年,发现的一处石碑,考证出,在今天濮阳市柳屯乡十个自然村里的3500多位杨姓居民均为党项后裔,西夏末年归附蒙古,从军征战多年,先祖唐兀台,后在河南改姓杨氏,传二十八代,习俗与汉族无二致。1***4年在河南浚县出土的《中义大夫汉阳府墓志》中记载,浚县也有一支党项人后裔。
3、还有一些东迁至今河北保定地区。当地有记录和遗留下来的遗迹,至少到明代还有党项的习俗。1962年,在河北保定韩庄出土两座明代西夏文石刻经幢。七十年代,西夏史研究者对西夏文进行了解读,得知它是一批党项人的后裔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为兴善寺亡僧而立的,这也证明了自明代中叶,还有党项人在河北定居,并且仍在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4、还有一部分南迁到今天四川木雅地区,“木雅”一次是由“弭雅”音转而来,而“弭雅”为吐蕃对党项人的称呼。今天木雅人总数约一万人,有自己的语言,一般在家讲木雅语,在外讲藏语,两种语言有很大不同,经过宁夏学者李范文考证,木雅语与西夏语十分接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现在中卫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现在中卫明朝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