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微鉴,明朝历史年鉴表

kodinid 4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微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微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共有148个朝贡国,清朝7个,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2. 明朝为什么有三个首都?

明朝共有148个朝贡国,清朝7个,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说贡国,是搞笑吧!乾隆时,中亚一些小国送了一些连一两银子都不值,回去时,得给它们一车丝绸和瓷器,乾隆就说,你们太远了,交通不便就不要来了,稍近点的,也不来这么频,几年来下就行了,你以为朝贡国多了是好事啊!无语……

明朝是中国历上朝贡国最多的一个朝代,最多的时候确实有一百多个,但是这个仅仅只是在大明的前期,后来随着大明的衰落,朝贡国也是一直在减少,特别是大明后期禁海政策以后,加上西方国家开始入侵东南亚,明朝的朝贡国就迅速的减少了。但是到后期还是有几十个的。

明朝历史微鉴,明朝历史年鉴表-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的朝贡体系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但是真正算确立下来还是在隋唐时期开始确立的,我们都知道隋文帝被称为圣人可汗,这个时候的隋朝真的是万国来朝,唐朝强大很大程度就是继承了隋朝的朝贡国,让周边的国家不敢冒犯大唐。后来五代,两宋时期朝贡体系基本上崩溃,在元朝又开始确立,到了明朝的时候,朱元璋,朱棣等把中国的朝贡体系算是发展到了顶峰。

大明前期空前强大,当时周边所有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大明的朝贡国,附属国。朱元璋在的时候还把日本琉球朝鲜安南,苏门答剌、西洋国、爪洼国、湓亨国、白花国、三弗齐国、渤泥国等15国列为“不征诸夷”,而且还写入了《组训》。当了朱棣时期,我们都知道郑和下西洋,这个时候东南亚,印度洋沿海的很多国家都成为了大明的朝贡国,仅仅只是在这些地区大明的朝贡国就达到了50多个。而且当时陆地上,西域西藏等地区都是大明的朝贡国,比如说今天的不丹,阿富汗等等地区,大明的西部地区的朝贡国也达到了50多个。

到了清朝的时候为什么这些朝贡国都没有了?并不是说大清比大明弱了,只是说管理的方式不一样了。大清一开始的朝贡国都是继承的大明的,但是比如说***,蒙古新疆等等地区就直接与内地来往,已经是属于国家内务了。但是日本,朝鲜等等地区还是朝贡国,也就是清朝承认这些国家为独立的国家。

明朝历史微鉴,明朝历史年鉴表-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到了大清的后期西方列强开始全面的入侵到亚洲了,光绪年间,当时缅甸越南,琉球,朝鲜等等几个还是中国的附属国,但是随着西方的介入,比如说越南被法国占领成为法国的殖民地,琉球被日本占了成为了日本的一个县,还有朝鲜。缅甸也是英国人开始插手之后,自此之后大清所有的朝贡国就都没有了。

大明之所以那么多朝贡国一方面是因为大明的强大,而且当时大明实际控制的面积确实没有大清的多,所以周边小国林立,还有当时大明前期下西洋宣扬国威。大清之所以没有那么多,一方面是因为更改了一些国家的朝贡体系,让他们直接受中央的管辖。另一方面大清后期的软弱失去了很多朝贡国。

实事求是的说,我挺讨厌清朝。但这个所谓的明朝朝贡制度,真只是好面子和***而已。清中前期还是比较务实地,并不太重视周边小国对自己怎么看。虽然这在文化输出和输入上比明朝封闭的严重了,但这个狗屁朝贡体系真的不是为了什么文化输出。用大清第一老娘们的话说,应该叫“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更为准确。

明朝历史微鉴,明朝历史年鉴表-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宋明两朝都有一种酸儒病,这种怪病发病症状就是整天挨消,还特喜欢以正统大天朝自居。清打败顺和南明,得到的不光领土而已,还不知不觉的被传染了自大病!!。只是这种***有100多年的潜伏期。

这可真不是甩锅儒家,不信都看看历朝历代的兴亡史。往往酸儒之风盛行之时,也就是“玉树***花”丧钟敲响之际。

这个问题,无论是拿明朝和清朝的巅峰时期对比,还是拿他们之间的虚弱时期对比,都可以得出一个唯一的结论:那就是,有清一朝的国际影响力都比不上明朝!

直观点的就以两个朝代的末期对比一下。明末时,崇祯破国,朝鲜沿用“崇祯年号”近200多年,清亡时有几国如此?

以上是与明朝邦交有来之国,可见有明一朝都不曾自绝于世界

明朝朝贡者最多达180多个,而不是148个,而清朝7个,这不是清吹认为的清朝把周边国家都征服了,纳入了自身版图,所以朝贡国少,证明了清朝的强大,这是偷换概念,你能把180多个国家征服成7个吗?这恰恰证明了,清朝的故步自封,闭关锁国!明朝的天朝是影响力感召使然,乾隆口中的天朝是自封的。

有人拿明朝的朝贡制度说事,认为是傻子行为。殊不知,借着遍及世界的影响力,自1572年“隆庆开关”到1644年崇祯朝灭亡,这70多年的时间里,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1/3涌入中国,保守估计总共约3.53亿两,并且全球2/3的贸易与中国有关,这简直就是一只脚迈入了资本主义了。

而且,明朝丝织技术发达,给朝贡者的是以衣物,刺绣、纺织品为主,这些物品在明朝司空见惯,在世界上那可是奢侈品,代差那么大,当然让人趋之若鹜。朝贡者供奉的都是自己国家的特产,比如香料,在明朝可谓是价格居高不下,朝贡体系是另一种产品推销,这对世界的交流十分重要,奠定满清所谓“康乾盛世”基础的玉米、土豆、红薯就是这么出现在中国大地的。

明朝为什么有三个首都?

明代有三个首都,京都北京、留都应天府(今南京)和中都凤阳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以应天府(今南京)作为首都。作为当时的国度,南京东尽钟山之麓,西阻石头之固,北控湖山,南临长干,秦淮贯穿其中。台湾历史作家高阳在其《明朝的皇帝》一书中这样写道:“相传南京城在明初由沈万三捐献建造,此非虚语。”《明史 后妃传》中对此事也有记载

南京城兴建与明洪武二年,由巨富沈万三承担了三分之一的工程。南京城的坚固是非常有名的,以花岗石为基础,巨砖为墙,并煮糯米加入石灰涂在墙外,坚固异常,称得上是固若金汤。

朱元璋去世后,因太子早逝,所以太祖之孙、太子之子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叔父[_a***_]朱棣起兵造反,攻克南京,宫中燃起大火,建文帝不知所终。朱棣在北京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朱棣篡位后,迁都北京,原首都应天府更名为南京,定为留都。

明成祖朱棣

留都南京与北京一样,有一套完整的中央***班子,有内阁,有六部,还有其他办事机构。但南京的***班子只是名誉性的,基本没有实际权力。举例说明,同为吏部尚书,在北京***中掌管全国官员的任用和考核,实权在握;但南京***却只是挂名的,没有任何权力。

除了北京和南京,明朝还有一个中都凤阳。熟悉明史的读者都知道,凤阳是朱元璋的故里,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朱元璋称帝后,将自己的家乡定为陪都,后称中都。学者孟凡人在《明朝都城中考证,朱元璋倾全国之力营建凤阳,其豪华和坚固程度,南京和北京都望尘莫及。

中都凤阳遗址

中都凤阳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城西北,与南京城同时营建,由明朝大臣善长主持。今天,明中都遗址已经成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我是明离子,我来解答这个问题。

明朝的三个首都分别是:顺天府(北京)、应天府(南京)和中都凤阳。

南京,原名金陵,朱元璋将其更名为应天府,作为初建的大明朝的首都。

洪武二年,朱元璋又将自己的老家:安徽省凤阳县设置为都城,是为中都,意为“中天而立之都”,有着龙兴之地的意思。

洪武三十一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登基,是为建文帝,初登大宝的朱允炆,重用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否定了爷爷朱元璋的诸多政令,其中具有最大影响的改革便是:削藩。

朱允炆的这个举措遭到了藩王叔叔们的反抗,四叔朱棣反抗的最彻底,于建文元年北平起兵,这就是著名的“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成功后,朱棣登基大宝,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永乐皇帝。

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将都城北迁至自己的燕王府旧地北平,更名为顺天府,作为明朝的京师,南京应天府作为留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微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微鉴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朝贡 明朝 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