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海盗的历史,明朝海盗的历史背景

kodinid 4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海盗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明朝海盗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势力最大的海盗是谁?

明朝势力最大的海盗是谁?

公元1559年12月的一天,明朝杭州官巷口的刑场上人山人海,这天是被明朝列为“海盗王”的汪直的行刑日,只见汪直慷慨赴死,临行前仰天长叹:“死吾一人,恐苦两浙百姓”。果然,汪直死后沿海倭寇横行,百姓苦不堪言。然而,汪直之死还意味着中国彻底关闭了国门,就此失去了全球化的主动权,进而演生了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华全民族的灾难。

《知史以明鉴·查故以至今》

明朝海盗的历史,明朝海盗的历史背景-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可以说,明朝的海军之所以在海上势力如此强大大明海盗们也是有一定的功劳的。当时,大明王朝的海盗们十分强悍,各种侵略海上势力,甚至占领了世界的大半海域。

陈祖义祖籍广东,在明洪武年间,为了躲避祸端,举家逃到南洋,做起了海盗。就这样,陈祖义盘踞马六甲海峡十多年,他的海盗集团在最鼎盛的时候,超过了几万人。当时的陈祖义雄霸于日本台湾、南海、印度洋等海面上,是当时那一片海域的霸主,曾经掠夺海上船只超过万艘,攻打过沿海五十多座城市,南洋一些国家甚至还需要向陈祖义纳贡。后来,海盗肆意猖獗,明太祖曾最高悬赏750万两来消灭陈祖义。之后,陈祖义逃到印度渤林邦国,并在那里自立为王。明永乐五年,郑和奉命捉拿陈祖义,陈祖义本想诈降,不料却被郑和识破奸计,一举歼灭。就这样,陈祖义被带回了国,并斩首示众。

梁道明也是这移居大军中的一员,后来,由于移居的华人越来越多,于是,因为梁道明有较高的威信,便被推选为当地的华人首领。洪武三十年,爪哇满者伯夷国王灭三佛齐旧王朝,使得国中大乱,就这样,梁道明被旅居三佛齐的华人拥护为三佛齐王。在梁道明担任三佛齐国王的十几年间,先后有几万军民从广东渡海投奔梁道明王。永乐三年,明成祖朱棣派人前往旧港,招安了梁道明,并答应给他优厚的赏赐。就这样,梁道明放弃了巨大的海上势力,受招安后回到了老家。

明朝海盗的历史,明朝海盗的历史背景-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林道乾是福建人,在青年的时候,因为走私贸易,被***所不容。于是乎,林道乾聚集了上万人,继续走私贸易。靖四十二年,林道乾突然率战船50余艘,自南澳岛攻打诏安县南村土围和厩下村土围,“焚杀不计”,一时震动,但却遭到了俞大猷的迎头痛击,随即兵败,退走台湾。就这样,林道乾在海上从事走私贸易活动达三十余年,足迹遍布了台湾、安南、吕宋、暹罗、柬埔寨等地区和国家。期间,在北大年,也就是今天的泰国,定居,并迎娶了北大年的公主。后来被自己制作的大炮炸死,据说,至今的泰国还十分崇拜林道乾。

宋素卿的原名叫朱缟,因为自幼学习歌舞,后来受到了日本商人的喜爱。当时宋素卿的叔父和日本商人做生意,因为无法按时交货,于是宋素卿便被卖到了日本,改了名字,主要从事对明朝的海上贸易活动。宋素卿参与在日本对外贸易的两股势力斗争中,直至演变后来的宁波之乱,日本商人沿途烧杀抢劫,并杀死了明朝前来镇压的官员,逃走了。事后,宋素卿被抓进大明监狱,不久便死在了监狱里。这件事情之后,明朝废除了市舶司大监一职,缩小了与日本的贸易规模,导致倭寇数量的激增。

嘉靖十九年,汪直乘明朝海禁政策松缓之时,与同乡一同赴广东进行海外贸易,后来同乡们均被剿灭,于是汪直大胆召集帮众及日本浪人组成走私团,自称徽王,曾接受日本战国大名松浦隆信的邀约,以***外海属于肥前国的平户岛,并以日本萨摩国的松浦津为基地,从事海上贸易。并不时派部下引导倭寇袭击中国内地。明朝***多次剿杀,但是却多次以失败结束。后来,汪直接受了明朝***的招安,为明朝***剿杀海盗,但却遭到明朝***的背信弃义,遭到突袭,被处死。到死,汪直也没有承认自己勾结倭寇之罪,并认为明朝驱逐自己国家的海盗,才是真正的盗贼。

明朝海盗的历史,明朝海盗的历史背景-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说到明朝的大海盗,很多人会想到汪直。不错,汪直确实是不可忽视的称霸一方的海盗头子。不过,我这里要讲的是最最最大的海盗——郑成功和他的父亲郑芝龙。你们没有看错,真真就是赶走荷兰侵略者,***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印象中海盗都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郑成功又是如何跟海盗扯上关系的?且听我细细说

明朝初期,为了对付张士诚等反对势力,实行海禁政策。此后,海禁越来越严。海禁的实施,使得民间的正常贸易无***常进行。外国商人只能通过朝贡贸易这一正常的渠道和明朝进行商业往来。但这唯一的渠道根本无法满足国内外贸易的需求,于是就产生了许多非法的走私贸易。为了保护走私贸易的进行,私人武装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慢慢成了我们口中的“海盗”。他们亦盗亦商,很难定性。

明朝时期的倭寇和海盗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据学者研究,倭寇的人口构成为三分真倭,七分***倭。也就是说,倭寇中日本人占的比例很少,大多数是中国人。嘉靖时期,是倭寇最严重的时期,最根本原因就是日益增长的对外贸易需求遭到了***的严重打压。隆庆海禁之后,倭寇的威胁减轻,从侧面证明了倭寇和海盗的产生是基于生存需求,他们的最大的诉求是正常的海外贸易。

海盗起家的郑氏海上帝国

郑芝龙父子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建立起他们的海上帝国的。郑芝龙(1604年4月16日-1661年11月24日),字飞黄,福建泉州南安石井镇人,明末清初东南沿海台湾及日本等地第一大海盗,最大的海商兼军事集团首领,后来接受了明朝***的招安,成为福建总兵,收编了大量的海盗集团,向往来的商船征收赋税,中外的商船没有他的关防文书无法进行贸易,从此,郑芝龙垄断了上海、福建、广东等地的海上贸易。他还趁机组建了大规模的船队进行远洋贸易。中国的丝绸、瓷器、药品运往世界各地,开启了一个新的航海时代。日本、荷兰、葡萄牙、英国西班牙等都有他的商业合作伙伴。郑氏家族不仅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有一只庞大的武装船队,以此保护他的商船能安全驶向世界各地。

据历史学家研究,郑成功每年的远洋贸易可以获利269万多两白银,折合成今天的人民币相当于5亿元,郑氏海上帝国最为强大的时候拥有10万多的兵力。正是这样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得郑氏家族能在海上屹立不倒。

明清易代,郑芝龙选择了投降清朝,郑成功选择与清朝对抗。为了有一个良好的根据地,在和清军打仗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郑成功一转头,把占据台湾的荷兰人打个落花流水,收复了台湾,正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1661 年,清廷为了对付反清复明的郑成功,***取了坚壁清野的迁海政策,强迫福建和广东绝大部分沿海居民内迁,摧毁所有房屋和财产,失去了大陆的支撑,海上帝国就失去了后盾,帝国每况日下,郑成功也在万念俱灰中死去。郑成功死后,1663 年清军又攻陷了金门和厦门,郑氏的子孙一代不如一代,郑氏集团完全陨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海盗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海盗的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海盗 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