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考历史明朝卫所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高考历史明朝卫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一个卫所多少人?
明时,1个卫下辖5个千户所,共约5600人, 1个千户所下辖10个百户所,共约1120人,1个百户所下辖2个总旗,共约112人,1个总旗下辖5个小旗,共约50人。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定全国都司、卫所数量,其中都司17个,行都司3个、留守司1个、内外卫329个、守御千户所65个。永乐时,明朝卫所兵力曾高达270余万人。
明代卫所分布东南沿海的原因?
明代卫所分布东南沿海,主要是为了防御倭寇的侵扰。倭寇是中国沿海倭人、高丽人和明朝饥民等聚集的海盗武装,在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倭寇在东南沿海地区十分猖獗,给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害。
为了抵抗倭寇的侵扰,明朝***在东南沿海地区设置了大量的卫所,以加强海防力量,确保沿海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明朝的卫所兵和清朝八旗兵哪个更废物?
八旗兵大多是骑兵劲旅。
明朝的卫所兵就是一般部队,卫所是明朝对士兵的编制。5人一个小旗,10个小旗为1个总旗,两个总旗为一个百户,十个百户为一个千户。5千户为一个卫,所谓的锦衣卫说的就是穿特殊服装,仅听从皇帝命令的一个特殊的卫。类似于今天的特务营。卫所兵说白了就是一般的国家正规军。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就算是装甲部队了。你拿任何朝代的步兵对抗骑兵都不会有好下场的。没法这么比的明朝的卫所制度为何会走向衰落?卫所制在当今社会还适用吗?
明代在与元朝及元末群雄争战期间,军队的来源,有诸将原有之兵,即所谓从征,有元兵及群雄兵归附的,有获罪而谪发的,而最主要的来源则是籍选,亦即垛集军,是由户籍中抽丁而来。除此之外尚有简拔、投充及收集等方式。此外,明朝中期以后又有强使民为军的方式,不过都属于少数,卫所制仍然是最主要的军制。
明代自京师达于郡县,皆设立卫、所,外统于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也就是说,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又由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划片管辖。都指挥使司下辖若干个卫,卫下辖一定数量的千户所和百户所。
卫所制度的没落主要原因在于到了明朝中晚期土地的大量兼并,集中到豪强和分封王候的手中,导致了支撑卫所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地逐一流失。
卫所制度在是封建王朝实行集权统治的一个重要支撑,肯定不适用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的中国。
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合适的制度。一旦条件发生变化,那么对应的制度就应该要进行改变。所以,卫所制根本不适合于现代社会。
卫所制度,说白了就是增加军户的负担,来减小其他人的负担。最大问题还是世袭,明朝的户籍制度有点一日为某户籍,几乎子子孙孙都是这个户籍。其中军户也是如此,甚至一些卫所军官都是世袭的。而且由于古代的监管制度的不足,导致明朝军户很快就沦为世袭军官的奴隶。
【明朝卫所兵很快失去战斗力,明朝中期开始,叱咤风云的明朝军团,都是募兵而来的士兵,比如东南剿灭倭寇而兴起的戚家军。。而且军户的基础是田地,这个与农户产生了冲突,以监管得力的情况下,如果无法持续扩张,土地迟早会被开垦和分配殆尽,积压在田地上的人口没有足够的土地,其矛盾迟早会爆发。】
但是不同的社会时期,需要的不同职业的人员是不同,然而世袭的关系,明朝一个户籍的多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般情况下就看生育力了。最后导致一些方面的人口过度积压。【明朝后期,虽然朝廷控制力下降,户籍制在一些地方名存实亡,但是大多数地区还是有很强的约束力,大量的人口被积压在有限的农业上,逐步导致农业人口的人均耕地越来越少,一点风吹草动就可能引发大范围饥荒。】
就现在而言,大多数老一辈很努力的做各种底层的体力活,就是为了后辈不像他们那样。大多数普通人,谁又愿意自己的子子孙孙被禁锢在几亩地上,或者子子孙孙在和平是是军官的奴隶、战争时是军队的炮灰?【也就有权有势的人喜欢传承不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考历史明朝卫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考历史明朝卫所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