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唐朝历史人物及名人事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唐朝的历史人物及故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唐朝时通过科举考试而选出来的名人及其成功经历
1、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在中国,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为江南贡院,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
3、科举制度的演变1科举制度的创立隋朝初是以秀才、明经等科选拔官吏,到隋炀帝统治时期设置进士科,宣告了旧的以门第为 主要依据的选官体制的结束及新的以进士科为代表的科举制的诞生。唐代科举考试分制科和 常科。制科主要应试对策,也就是对时政的看法和建议。
4、隋朝时期,作为科举制度的初创阶段,主要通过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到了唐朝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发展起来,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并增加了考试科目。进入宋朝,科举制度经历了重要的改革时期,推行了“明法、明算、明字、明经”等新科目。
5、在唐朝时期能做官的人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可以通过科举,荐举,制举来达到做官的目的。首先来说荐举,荐举制度由来已久,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时称察举制。由王公大臣和各地方官举荐人才,再由皇帝亲自出题考核。
6、唐朝沿用了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通过科举选拔任用官员。魏征主张的选官标准是德才兼备:“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乱代惟求其才,不顾其行。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
唐朝历史人物及名人事迹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唐朝的历史人物及故事、唐朝历史人物及名人事迹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