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历史高中会考复习资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隋朝历史高中会考复习资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想了解隋唐历史,请问可以选择什么书籍?
不知道你是什么需要,我先推荐几本吧。
《中国历史大讲堂:隋唐史话》:乌廷玉先生著,内容很全,跟历史教科书差不多,如果想要和官方历史观保持一致的话建议看这一本。《细说唐朝》:黎东方先生著,内容很散,但是很全很客观,强烈推荐,黎先生自民国开始讲历史,堪称中国讲史第一人,相比而言什么易中天袁腾飞统统玩去。《唐史演义》:蔡东藩先生著,半文半白的形式,相当于把唐朝史书改写成三国演义那样的,但是更符合历史,文言有点功底的推荐看这一部,蔡先生同样是民国历史学大家,其功底是当代历史小说家无法比拟的。《帝国的正午》:赫连勃勃大王著,此***品姑且不论,文笔还是不错的,文字优美通俗易懂而且主观色彩不强,基础差点的建议看这一本。不要听蛊惑去看什么百家讲坛和袁腾飞,内容不全,而且主观色彩太浓,真正好的历史书应该把事实列出来让读者自己理解,看那些东西学不到什么玩意的。历史:归纳隋朝兴盛和衰亡的具体表现?
隋朝兴盛的主要表现,蒙曼博士总结的非常准确:隋朝之所以兴盛有四个原因,第一,是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王朝;第二,是法律和制度健全完善;第三,是重视工程、经济、农业;第四,是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隋朝衰亡的主要原因: 隋炀帝实施苛暴的徭役、兵役,毫无限制地压迫劳动人民,甚至贵族地主,引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地主反抗,固然是隋政权灭亡的直接原因。但是,隋朝是在中国经历长期分裂之后建立的统一王朝,其情况颇似秦朝,外表强盛至极,在大一统的表面下却涌动着各种割据势力的暗流,统治阶级内部埋藏着深刻的不安定因素,统治基础很不稳固,这种隋***本身固有的缺陷,才是隋朝在强盛之际,转而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
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科举制,始于南北朝时期,创建于隋朝,经过了唐、宋、元、明、清的改良越发的完善。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制才被废除。在中国的历史上存在了1300余年,对隋唐后期的官场人员选拔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同时也深深地影响也中国的历史。
隋朝时期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用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九品中正制被废除,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诞生。隋文帝时期设立“志行修谨”(德)和“清平干济”(才)两科,以选拔人才,把权利下放到了高级官僚阶层。隋炀帝时期除有秀才、明经科外还增设“进士科”。进士只试策,即只考事实政务,经义等方面的问题,由士子答题。国家意在选拔能够即选即用的人才。因此科举制对国家的影响没有后来朝代那么大。在一个由于隋朝的短命,科举制度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是刚刚确立。
科举制度在唐朝得到了充分的完善与发展。
唐太宗时期扩充国学规模,设置了明经,进士等50多项考试科目,明经、进士两科成为了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录取人数大大增加。武则天时期则首创了殿试,启用了糊名制(糊名即把复试者的名字糊掉),增设了武举考试。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了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唐朝的科举考试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就是定期举行的科举考试,制科是指由皇帝下诏书临时举行的科举考试。由于两种考试选拔人才的用途目的不一样,故而两种考试针对的人群也就有所不同。起初常科由吏部考公员外郎主持,后来改为礼部侍郎主持。
常科的考生主要是生徒和乡贡。生徒是由京师或者州县的学馆推荐到尚书省进行受试的学生。乡贡是指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考试方法有帖经,也就是默写***;大义,就是背诵或默写先儒对经典的注释;策,是依据经典或考量时政,对具体问题提出解答;论,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以及诗、杂文、赋等。从最初的隋朝时,明经、进士只考试策,到后来经过唐朝的完善明经先试贴经,次试经义,最后试策;进士先试贴经,次试诗赋,最后试策。两者也各有了侧重点。明经科主要侧重死记硬背,进士科的诗赋侧比较重要难度也较大。所以进士往往显得比明经含金量大的多。故而唐朝的很多诗人都是科举出身,如韩愈、杜牧、李商隐等。
科举制在唐代得到了发展,完善也为唐代的繁荣做出了贡献。同事也在世界文化历程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历史高中会考复习资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历史高中会考复习资料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