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276年,明朝277年

kodinid 4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276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276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的统治到底是276年,还是277年?为什么有些电视剧和书籍里的说法不统一,比如说电视剧《朱元璋》里第22?
  2. 大明朝能稳固276年,周边国家臣服,主要原因是什么?

明朝的统治到底是276年,还是277年?为什么有些电视剧和书籍里的说法不统一,比如说电视剧《朱元璋》里第22?

可以吧。

朱元璋建明是在那年的正月初开张的。换算到公元的话是在1368年1月23日,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明算挂了,换算下是1644年4月25日。差不多是276年3个月的样子。

明朝历史276年,明朝277年-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明朝能稳固276年,周边国家臣服,主要原因是什么?

大明的朱家王朝中原历代王朝一样,玩的就是“挟千万汉民以令诸侯”。汉文化圈,或者准确滴说汉字文化圈,是个很好“裹挟”的群体。一方面汉字的特点是象形文字,不是拼音文字,意随形(字)走,不随音走。只要是汉字能传播到的地方,给它一段时间,就可以很“容易”地同化周边各族群,形成稳定的文化认同,甚至民族认同。而所有的拼音文字都做不到这点。比如“意随音走”的日耳曼语,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每传播出去几百公里,分隔二三百年,就会变成完全不一样的另一种发音,进而变成另外一种文字,形成另外一种文化。所以,同为日耳曼语族,通过一千多年的传播,分裂成三大语支,几十种语言,形成了中北欧上百个民族,即使到近代,更是形成了上百个完全不同的民族和民族国家。任何一个势力或者王朝,想靠武力“统一”这上百个民族,都会面临着冲突不断的“文化隔阂”,所以在古代欧洲很难形成,像东亚一样的,大一统的,一家独大的民族国家,“文字”的差异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汉字形成的稳定的汉文化圈,为东亚的历代王朝“一家独大”的统治,打下了稳定的“文化认同”基础。另一个原因就是几千年的农耕社会形成的“儒家文化”,培养了大量的只要有口饭吃的顺民,使得任何一个王朝,只要不是太过分地搜刮,基本都可以维持个几百年。至于东亚周边的小国,要么早就在春秋战国时代就被同化成“汉人”,要么就是因为太“偏远”,能不能给这么个庞然大物做属国,还要看中央王朝的脸色。汉字这种象形文字,对东亚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有着巨大的历史贡献,但是换一个角度看,也可能是造成东亚缺乏竞争力的“罪魁祸首”。为什么春秋战国时代是东亚文化发展最灿烂的时代,百家争鸣的很大原因是“百国齐放”。

明朝能够统治200多年,这是有原因的。

第一、朱元璋注重法律法规建设。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颁布了《大明律》,由亲自编写了《大诰》,并且颁布约束皇族内部的《皇明祖训》。

明朝历史276年,明朝277年-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朱元璋对国家基本国策做了重大调整,从中央到地方都做出了限制官员权力的政策安排。

在中央,废除了中书省及其首脑丞相,从而强化了皇权;在地方,废除了行省制度,设置三司,地方分权强化了中央集权。

第三、明朝内阁制度的建立对稳定明朝统治起到了重大作用。

明朝历史276年,明朝277年-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皇帝虽然长期不上朝,但这并不影响明朝***的正常运作,因为内阁在起着维系国家机器正常运作。

后人对内阁制评价有点低估它的积极作用了,内阁制度有助于减少国家决策失误,有助于减少皇帝与大臣们之间的矛盾,有助于避免文臣专权

第四、明朝军队分权,实行五军都督府制度。五军都督府制度分散将领兵权,让皇帝能够有效掌握兵权,而皇帝可以通过兵部对五军都督府加以牵制,兵权在握。

第五、靖难之役后削藩。建文帝朱允文削藩失败,但是,明成祖朱棣削藩成功。藩王权力被削弱,让藩王和朝廷文臣武将之间关系保持某种力量制衡,既让藩王不敢轻易造反,也让朝廷文臣武将不敢轻易发动政变,客观上稳定了明朝统治。

综上所述,明朝通过一系列制度与法律建设,稳固了明朝统治,让明朝统治持续了200多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276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276年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朱元璋 东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