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编年书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编年书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国别体史书、纪传体通史、纪传体断代史分别是什么?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国别体史书、纪传体通史、纪传体断代史分别是:
1、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2、国语:
《国语》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国别体著作。宋代以来,包括康有为在内的多位学者怀疑是战国或汉后的学者托名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该著作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西征犬戎,下至智伯被灭。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史记》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有什么好看有趣的历史书?
这要看你喜欢什么类型的了。最贴近史实的当然是历代史书了,但非专业人士读起来难免枯燥无味。推荐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大明一朝的故事。另外二月河先生的康雍乾三大王朝,值得一读,小说家演绎,未必是史实。有兴趣可以先看看
刚好我最近看了几本历史书,有深度也有趣,非常不错,推荐给你!
也欢迎给我发私信,分享心得,交流思想。
《唐吉坷德》的作者塞万提斯说过一句话:“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藏下来;它是往古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
今天我给推荐的是五本历史书,是我在这大半年内读过的最好的书。这五本历史书各有别具一格之处,与传统的史书截然不同,既融合了正史的客观性,又不乏个人观点的独特性。
认真读一本好书,比读几十本言之无物的书,要有价值得多。相信在这个浮躁、功利的社会时代背景下,历史的厚重感可以带给你全新的视角和平和的心态。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这5本“特别”的历史方面的著作。大家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进行挑选,任何一本都值得细细品读。
谢邀。
对于一个几乎没有认真读过历史类书籍的人来说,这个问题还是很值得去关注和浅研究的。
历史是否有趣,说来我并不敢妄加评论,正史一般严肃,如若觉得有趣,肯定是历史爱好者、学者。对于大部分人来讲,如果觉得有趣,一定是野史更有趣,但是野史,如其名,无从考证。
回到正题,看到这个题目我脑海里第一反应就是《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书开始在年轻人中盛行起来的是时候,我还在学校,一开始是网络,后来学校的图书馆也上架了这部历史性系列***。每次去图书馆,在***分类那一区,人很多,这很多人里的大部分都会翻这部书,明明才上架不久,但是对比同期上架的其他书,旧的速度太快。可想而知,它是有多受欢迎。那个时候随大流,按捺不住好奇心,也试着翻了下,很意外地对这本书感兴趣。
首先,它没有脱离史实,不会让你的历史知识记忆错乱;其次,因为是***,不是严肃生硬的正史文字习惯,有很多流行语,让这一段明史变得很好记忆。
当时,一个室友特别喜欢历史类的书籍,总是见她搬回来一摞摞,大概记得有《清朝野史大观》、《满清十大酷刑》、《历史真相全知道》,还有一些宫廷后妃的野史。她总是会看完了给我们分享有趣的部分和故事。会听到各朝各代的酷吏奸臣、被称为所谓的红颜祸水、从没听过的古怪民俗……
还有很多我已经记不起的,其实都可以去看看,虽是野史,却也有一个大的真实的历史背景在。
真正想要了解正史的同胞们还是去图书馆先看看有哪些是你想要看的。
推荐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语调轻松明快,用现代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解说历史,非常有趣。我一口气将全集看完了,一点也不枯燥。还有一本讲述明朝历史的***《赤龙》也挺好看的,推荐 你读一读。
我是倾心读书的陌上轻烟,欢迎关注交流!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什么是《四库全书》?如何理解?
《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丛书,编纂于乾隆年间。
所谓四库,就是经史子集四部分。这里的经,主要是儒家的经典,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几个小类,每个小类下面收录历史上与这一部经书有关的书籍。如易类,收录有《子夏易传》、《周易郑康成注》等历史上对《易经》阐释的书籍;书下面就是对《尚书》阐释的书籍。
史部,就是历史类书,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等小类。
子部,就是诸子的学说,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家、释家、道家十四类。
集部,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文学以及文学评论类著作,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五类。别集是某一个作家的文集,如《杜工部集》《李太白集》等。总集是作家作品的***,如《昭明文选》《玉台新咏》。
四部分类法源自晋武帝时编纂的《中经新簿》,它首次将中国的传统书籍分为甲乙丙丁四大类。到唐人编《隋书》,在《经籍志》中将甲乙丙丁命名为经史子集,从此四部分类法定型,并一直沿用下去。
在《中经新簿》之前,对书籍的分类是六分法,源自刘向的《七略》,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其中辑略属于总序性质,因此称为六分发。六艺略相当于经部和史部,因为刘向所在的汉代史书还少,因此关于历史的著作,全都分在六艺略下的春秋略中。后来随着时代发展,史书越来越多,而兵书、数术、方技等发展较慢,因此史书单独成为一类,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的书,有的分到史部中,有的分到子部中。从六分到四分,是符合书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四库全书》保存了许多古籍,尤其是编纂《四库》的人,通过《永乐大典》等类书,辑佚出来了许多本已经亡佚了的书籍,这是有贡献的。但在编纂过程中,也因为政治和学术理念等问题,销毁了大量书籍,其罪过恐怕能与功劳相抵消了。
《四库全书》系丛书名。清乾隆三十七年开馆纂修,历经十载始成。
全著共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共七万九千三百三十卷,分“经史子集”四部,所以称“四库全书”,此乃保存整理了大量历史文献。
《经史子集》是旧时图书分类的专属之名。既古代著录家序录群之书,多分为七,如汉代刘向《七略》等。晋时荀勗《中经》分为甲、乙、丙、丁四部,南朝时齐国王俭有《元徽四部书目》。至隨代《书经籍志》分图书为《经史子集》四部。自唐代以后,直至清朝人修《四库全书》,皆以《经史子集》四部所分类,每类下再分子目。
而在《四库全书》中,另有仅存名而未收录的,凡六千八百一十九部,九万四千零三十四卷。全书共分抄七部,分别贮藏在清宫内的“文渊阁”,奉天行宫的“文溯阁”、圆明园的“文源阁”、热河的“文津阁”、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杭州的“文澜阁”。“文汇”、“文宗”的藏书均毁於战火年代;“文源”的藏书被英法侵略军焚毁于圆明园;“文澜”的所藏也多有散失,可谓“全书”历经过种种灾难,最终经后人补抄配全。
当时纂修《四库全书》时,乾隆皇帝是从维护大清王朝统治出发,以宣扬封建教化为宗旨,寓禁於徴,对不利於其统治的著作,或消毁,或命馆臣恣意篡改内容,著书抄录时也多有讹夺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编年书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编年书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