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隋朝的历史文言文阅读,有关隋朝的历史文言文阅读理解

kodinid 2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有关隋朝历史文言文阅读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有关隋朝的历史文言文阅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1.了解唐史,可以读哪些史书?2.了解宋史,可以读哪些史书?
  2. 唐朝人为何谈“虎”色变?他们在提到此字时,是如何巧妙处理的?

1.了解唐史可以读哪些史书?2.了解宋史,可以读哪些史书?

关于宋史,钱穆先生的相关论述是很多的如《国史新论》和《中国历政治得失》,他是从纵向的解释了宋为什么一直有边患,又要控制軍人势力,可以看到宋的来向,和趋势,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论述,且深入浅出,十分好读。再有,王夫之的《宋论》,是专著,从宋太祖,写到南宋灭亡。观点犀利,文词精当,他的观点和钱穆先生不完全一致 ,如王安石变法,王夫之是坚决反对的,因是专著,写的更细,不过《宋论》是文言文 ,不是很好读。王夫之是明末清初人,比我们距离宋朝更近些,他掌握的史实,以及他的感觉 ,会比今天的各种论著,更准确些。但是,现代人看历史,看问题的观念,和前人有很多不同,孰对孰错,又不可以简单的评判,对于历史,如能多看些东西,感觉会更清晰一些。

唐宋的历史,你可以去选择2013年央视电影频道播放纪录片中国通史》唐宋部分书籍,该书对历史评价的多元化,语言通俗插图精美。

有关隋朝的历史文言文阅读,有关隋朝的历史文言文阅读理解-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同对于唐朝部分可以选择《细说中国历史系列·细说隋唐以讲史形式阐述自隋文帝建立隋朝至宋太祖统一五代十国建立宋朝之间的历史。涉及的重要人物***有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魏征玄武门之变安史之乱等。作者著名通俗历史读物作家,沿袭黎东方“讲史”笔法,把一部隋唐史叙述得生动活泼、故事性极强。“细说体”在普及历史的领域独树一帜,既有精彩生动的故事,又有精辟深刻的评论,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

《中国断代史系列·隋唐五代史》是200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全书分上下两册,共百余万字。对隋唐五代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对外交流、民族交融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盛况作了详尽的阐述,并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尤以较多篇幅叙述了隋唐时代空前繁荣的文化思想文学艺术,为同类著作所不及。

有关隋朝的历史文言文阅读,有关隋朝的历史文言文阅读理解-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宋朝历史的话同样《细说宋朝》以及《中国断代史系列·宋史》可以借鉴,如果觉得通史过于肤浅的话可以参考《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等,如果能全部看完,你对唐宋历史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唐朝人为何谈“虎”色变?他们在提到此字时,是如何巧妙处理的?

先吐槽一句题目,避讳本来是古代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干嘛非要耸人听闻,弄出个“谈虎色变”……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名叫李虎,按照古代避讳的原则,平常人们在提到这个“虎”字的时候,就不能直接说,而是要用别的字代替。

有关隋朝的历史文言文阅读,有关隋朝的历史文言文阅读理解-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比方说在唐代编定的《北齐书》里,为一位叫卢叔武的老兄立了传。但是到了《北史》(同样在唐朝编定)里,这位仁兄又改名叫了卢叔彪。其实他本名应该叫做“卢叔虎”。

唐代人避讳虎,于是找别的字来代替。但代替也不是胡乱代替的,起码要有语义上的联系吧。北齐颜之推在《家训·风操篇》里就说:

于是有的人用“武”字代替,老虎嘛,当然是威武的。

有的人用“兽”字代替,老虎当然是兽类的一种。

还有的人用“彪”字代替,彪的一个意思,就是“小老虎”。

《北齐书》和《北史》的作者互相之间没打过招呼,各自选择了一种顺手的代替方式。于是这位老兄不仅被改名,而且被改了两个不同的名……

再比如说隋代有位猛将韩擒虎,是平定南朝陈的功臣之一。《隋书》之中,对他不用代替法了,干脆把那个“虎”字抹掉,改名叫了韩擒。

除了人名,别的名称也要改。汉代有本书叫《白虎通》,《隋书·礼仪志》里面,这书的名称就变成了《白武通》。

细心地读者在翻阅唐朝人的作品时,无论是官修史书还是诗词歌赋,通篇都看不到一个“虎”字,作者若需要提到此字,也会很巧妙地用别字或别称来代替,让人很是不解。之所以如此,其实并非唐朝人真的害怕老虎,而是因为有一位帝王的名讳中带有“虎”字,按规定需要避讳。这位帝王,便是被追尊为唐太祖的北朝名将李虎。

按照正史记载,李虎是西凉开国之君李暠的五世孙,从祖父李熙开始定居于塞北军镇武川,世代担任北魏幢主(类似于百夫长)。李虎少时倜傥有大志,擅长骑射,为人轻财重义、雅尚名节,虽然也喜欢读书,但从不寻章摘句,因此深得镇守关陇的名将贺拔岳器重。李虎在贺拔岳军中效力多年,因屡立战功,渐渐升迁至左厢大都督,经常被委以内外军事重任。

534年,贺拔岳在高平召请侯莫陈悦会面,准备讨伐灵州刺史曹泥,结果却被侯莫陈悦***。主帅既死、群龙无首,诸将谋议拥戴夏州刺史宇文泰为主帅,李虎反对无效,便逃奔至荆州,劝说贺拔岳之兄贺拔胜接管军务,结果遭到后者的婉拒。李虎无奈重返关陇,投靠在宇文泰帐下,而后者也不计前嫌,对他委以重任。

李虎归顺宇文泰后,跟随他讨伐侯莫陈悦、曹泥等叛党,顺利地稳定关陇局势,不久又拥立逃难至此的北魏孝武帝元修,从而组建起西魏政权。与此同时,权臣高欢在关东拥立宗室元善见(孝静帝)为帝,建立东魏***。不久,元修因与宇文泰争权被毒杀,后者随即拥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文帝

这是因为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唐太宗李世民的曾祖父曾经当过西魏左仆射、八大柱国之一的李虎(庙号是唐太祖)的名字是『虎』,所以需要避讳。

但是,由于唐代不立讳训,也就是没有明确规定避讳的替代字,所以所谓的『巧妙处理』造成了很混乱的局面。

比如提到隋朝的名将韩擒虎,《南史·陈本纪下》中省略虎字做韩擒,《隋书·五行志上》中做韩擒兽,《北史·韩禽传》中做韩禽或韩禽武,而《隋书·韩擒虎传》又说他本名豹。

一个人而有6个名字,后人如果不知避讳的情况,读史书简直就像猜谜,实在难以索解。

此外,虎还会被替代为兽、猛兽、於菟、菟、彪、豹、熊、豺、貔、龙。

河南的虎牢关被改为武牢关,杭州的虎林山被改为武林,苏州的虎丘被改为武丘。

还有,唐朝史书提及后赵石虎一般称之为石季龙,也是避讳而使用石虎的字。

因为避讳产生大虫、马子等说法不一定很确切,暂且不谈。

唐朝人“谈虎色变”要从唐朝的建立者李渊的家族说起。李氏家族世居[_a***_],李渊的祖父是李虎,是西魏时期的八柱国将军之一,与西魏权臣宇文泰同等级别,但是死的比较早。宇文泰后人建立北周时,仍然追封李虎为唐国公,李虎的儿子李昞(李渊的父亲)后来也被加封为唐国公,李渊在隋朝也承继了唐国公这个爵位。这也是李渊建立国号唐的由来。

李渊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后,追谥自己的祖父李虎为景皇帝,庙号太祖,是为唐太祖。

在古代皇帝的名字要进行避讳的,如果不进行避讳,那时要杀头的。遇到带有“虎”的姓名、官职、动物等要换成其他的字代替。

1.动物老虎不能称老虎,一种改法是叫老虎为“大虫”,一直沿用了很长时间,《水浒传》中武松打虎那一章节,仍然称老虎为大虫。另外一种改法是唐朝人在撰写的《周书》时,有一段是写杨忠生擒老虎的,文中将“虎”写成“揜于”。 “揜于”是鲜卑语猛兽的意思,为了避讳李虎,才写成鲜卑语的。在诗文中,人们将“虎”写成兽。

2.“虎牙将军”改为“武牙将军”。虎牙将军的官职起始于汉代,一直沿用到隋代。到了唐朝为了避讳改为武牙将军。

3.著名的军事重镇虎牢关也因此改名为武牢关,杭州的虎林门改为武林门。带有虎字的地名通通改了。

4.唐代大小便用的溺器,被称为“虎子”,为了避讳改成了“马子”,后来演变为“马桶”。这只是一个传言,未经考证。

唐朝人“谈虎色变”主要是为了避讳皇帝的姓名,不改的话是重罪。

有些避讳名称在唐朝灭亡后,有些恢复了原来的称呼,有些已经成为习惯保存了下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有关隋朝的历史文言文阅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有关隋朝的历史文言文阅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避讳 唐朝 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