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的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的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代佛像有啥特点,真***怎么分?求专家解答?
明代(1368一1644)年,佛造像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呈衰退形势。北方山西,河北一带寺庙中塑像仍固守传统技法,造型准确表情生动,呼之欲出,造诣极高。如五台山龙泉寺,塔院寺,殊像寺等,都有许多精美的彩绘泥塑造像。明代从技法上,汉传雕像技法普遍衰退,但明中期铜佛亦有精美。特别是明晚期:万历朝:的造像,一般头大身小,姿态僵板无雕塑之美可言。但西藏系列佛像大多比例匀称,颜面端正造型优美,细部雕塑精致,将汉式衣饰和审美趣味融以***系列的准确比例和写实技法,使得明代佛造像又呈现繁荣局面。佛像作为信奉者的法像,应该只有新旧之分沒有所谓作伪,但近百年来石窟,寺庙中佛造像惨遭破坏盗运出囗,伪作也随之兴起,多半是清末民初所制。新仿的铜佛像手感偏重,铜色发死,铜质发硬发脆。款识可从历史年号上,发愿书的内容上,字体上综合分析,伪作往往还在刻款上出毛病,各个时代制作技法也有区别,例如水银法鎏金和电镀金不同,明代永乐,宣德期间红铜质地柔软,佛像底部的底板和周壁固定方法为包底,即底边包卷住底盖也称:卷底:。稍加注意就会发现破绽,***的终究是***的。个人认识仅供参考。謝謝编辑!!(图片资料摘自:金申:先生著.佛像真赝辨别。謝謝!)
金铜佛像的鉴定应以类型、轻重、颜色等为切入点,发掘凝固在佛像上的历史痕迹。
类型 中国古代金铜佛像艺术分为汉传佛像艺术和藏传佛像艺术两大部分,要区分风格差异;搞清青铜成分或鎏金等质地;结合时代特征综合判断,以标准器作为真伪依据,判断铜铸佛像是否属于新仿,是否进行过做旧处理。
颜色 古代佛像被放在佛龛上供奉,久历人间烟火,日月侵蚀,特别是鎏金铜造像表层颜色暗淡,在阳光下折射回来的光线柔和。新仿、做旧处理过的铜铸佛像折射光线较刺眼。
质量 古代佛像所用铜质较纯,质量重,特别是浇铸器物有厚度。仿制金铜佛像一般铜质不纯,质量轻,使用合金材料。
工艺 受古老的生产工艺限制,浇铸成型后的佛像要经过细致雕塑技法处理,表情、服饰、底座加工痕迹清晰可见。现代铜铸佛像使用机制打磨,生成极有规律的加工痕迹。
嗅觉 古老的铜质佛像,经长期供奉、烟火熏蒸,可以嗅到烟火味道;倘若长期埋藏于地下,可以嗅到发霉、发朽的味道。而现代仿品嗅到的是化学腐蚀味道。
历史久远的金铜佛像,是大众喜欢的艺术收藏,而且金铜佛像是佛像艺术里最优秀的艺术品之一,可以供大众欣赏的艺术品。以上介绍的是金铜佛像的鉴定方法,一些收藏家可以凭借以上几点方法前去鉴定。
明朝那些事唐朝那些事儿这两本书写的真实吗?请给出详细理由?
如果把当年明月比作医生的话,那大明朝无疑就是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当年明月是把大明朝的病症从头到脚描叙了一遍,并且粗略的点出了致使他患病的一些原因。
历史的魅力正在于给人以思考和暇想。明朝那些事作者只是用小说的笔法叙述史实。参考的都是正史以及名家文章书籍。真实性不容置疑,但历史的难点在于你不可能百分百地还原场景,尤其是主人公的内心。所以不同学者对同一史实的发展,原因和影响都是见仁见志的,但都是负责任有理论依据的。《明朝那些事儿》里说张居正和冯宝排挤高拱,后来又有陷害高的意图。而百家讲坛郦波先生说那都是冯宝干的,事实上除了张本人,我们都不知他的真实想法。
另外,《明朝那些事》里的严嵩和方志远先生所讲的人物性格和作风也不大一样。但这个分歧融入了个人情感。 另外还有对万历的看法,《明朝那些事》认为万历二十年之后明政局混乱,但民间繁荣,学术活泼。阎崇年在《明亡清兴六十年》里认为明亡于万历。
《明朝那些事儿》,是当年明月在博客上连载的博文,这些博文至今还在,大家可以去看看,基本上都是日更的。
业余时间,要做到日更,要花时间去搜集史料、解析史料、消化史料,要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还得用一种大家比较乐于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说实话,这已经很不容易了,也已经比当时盛行的三无网文和地摊文学靠谱太多太多了。
从第一篇发布 2006-05-23 18:05:43 到 最后一篇的2009-04-10 19:28:42 ,三年时间,1779篇博文,他坚持下来了,写成这本书时,他还不到30岁。
他当然不可能方方面面考证明白,也不可能事事客观公正判断准确不掺杂个人感情,更不可能没有疏漏、错误。
要说严谨,即便像顾诚先生那样以数十年积累而终成一部《南明史》,自言【不满足于“言必有据”、“无一字无出处”,而是力求在史实上考订准确】,却也十分谦虚的表示:“知识是没有止境的,在我涉猎的明清史领域内,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知识相当有限,许多问题仅具一般常识,甚至毫无所知。实事求是的对待学问,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切忌把治学看得太容易,切忌过高估计个人的能耐”。
不管是《明朝那些事儿》还是《唐朝哪些事儿》,历史的魅力在于给人以思考和暇想,两个作者都是根据自己掌握的史料,学识研究得出的结论,都是有价值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的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的真***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