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李世民评价唐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李世民评价唐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句话概括唐朝历史?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二十一位皇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今西安)称帝建立唐朝。626年,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唐高宗继位后承贞观之遗风开创永徽之治,之后武则天一度以周代唐,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极盛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上下。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历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后国势复振,末期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
为何说唐太宗李世民是盛世唐朝的创造者?
谢邀!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造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时代盛世的巅峰,后世很难有超越的。之所以说他是唐朝盛世的创造者,除了他造就的贞观之治外,我认为唐太宗的三个作为可以证明这一观点。其一,对历史评介的恐惧促使唐太宗努力做一个好皇帝。古人讲究做事要名正言顺,而唐太宗得位是靠杀兄杀弟,逼迫父亲而来,也就是得位不正。因为怕在历史上留下坏名声,他在修史时大量篡改史实,抹黑李渊和李建成。同时,为了证明自己得位的合理性,李世民当皇帝后兢兢业业,努力做出一番成就,并以此来证明自己是当皇帝的最好人选。
其二,主动限制皇帝的权力。唐太宗说过:“政之清浊,犹如江河”,关键在源头。帝王作为***,一言九鼎,一旦不慎很容易成巨大的灾难。为防止皇帝任性妄为,唐太宗主动限制皇权,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中书门下省的审核,并盖印确认后才能下发执行。
其三,广招人才。李世民能不拘一格大胆重用各类的人才。他手下的许多大将都是降将,他都能充分信任并加以重用。魏征是太子李建成的心腹,曾建议李建成尽早动手除掉李世民,但唐太宗一样重用,君臣相得成为一段佳话。此外,唐太宗还利用科举大征集人才,打破了门阀世家对权力的垄断。唐太宗曾看着参加考试的举子得意的说过:“天下英雄尽入吾毂中矣!”得到人才的喜悦尽在此言中。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任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虽然他一手策划了“玄武门之变”才得到政权,可却也是众望所归。他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修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是唐朝盛世的开创者!
唐太宗任人唯贤、用人唯才。魏征曾是太子李建成的亲信,曾多次献计给李建成让其诛杀李世民以绝后患。在“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毫不隐讳曾图谋李世民、只图一死,唐太宗却早就器重魏征的胆识和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还把他任命为谏官,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便竭力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成就一段“良臣明君”的佳话。唐太宗善于因材施用,对人各取所长,使各类人都发挥作用。这种用人之道,让天下更多的英才都聚集到朝堂之上。纳谏,是唐太宗笼络人才的高明之处,他时时不忘隋朝皇帝因拒谏而导致亡国的教训。皇帝的纳谏,是对臣下的极大尊重,臣子们必定竭力效忠皇帝。
唐太宗崇尚节俭、禁止铺张浪费,厉行法制、赏罚分明。为了发展国家经济,制订了很多有效措施,这包括: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颁行租佣调法、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不夺农时;设置义仓、救灾备荒;增殖人口、奖励婚姻、发展生产;兴修水利设施、疏浚河渠。他事事以百姓为本,以百姓安居乐业为已任。对待少数民族也使用“怀柔”政策,任用少数民族人做官、准许少数民族内迁、定居长安。***取和亲政策,最著名的就是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松赞干布。后来各民族领袖因感怀唐太宗的宽宏仁爱,共同尊他为“天可汗”。
唐太宗胸怀天下、海纳百川。他把唐朝先进的文化也向外传播,对亚洲地区更是造成了巨大影响。中国的瓷器、纸张、茶叶和丝绸
运往波斯,再传到欧洲。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便是在这个时候传到***和印度,又通过***传到了欧洲和非洲,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唐朝当时在世界上的地位,加上中国的使者和商人也出现在亚洲各国,因此西方人便称呼中国人为“唐人”,各国的“唐人街”便是由此而来。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送给大家共勉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李世民评价唐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李世民评价唐朝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