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高句丽历史,唐朝时期高句丽历史地位

kodinid 4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时期高句丽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唐朝时期高句丽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朝为什么攻打高句丽?

唐朝为什么攻打高句丽?

首先说明唐朝建国以后,对朝鲜半岛的高句丽、百济、新罗都***取和平友好的对外政策。之所以攻打高句丽,是因为高句丽不听唐朝的话,继续同百济对新罗用兵,还前往漠北,挑唆薛延陀汗国与唐的关系,有要抗衡唐朝之势。自此,唐太宗李世民决定对高句丽用兵。

唐朝四次大胜高句丽,最终攻灭了高句丽。在攻灭了高句丽之后,唐朝一方面把大量高句丽人迁到江、淮之南,另一方面在高句丽设置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个县,设置安东都护府,统治高句丽各地。

唐朝时期高句丽历史,唐朝时期高句丽历史地位-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影响

一方面,战争给高句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维护了朝鲜半岛的局势,建立了检校安东都护。另一方面,唐朝也维护了边疆稳定。

隋炀帝曾发动三次征高句丽战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还损失了近百万的军队,以致高句丽境内的白骨堆积成山,高句丽就用这些白骨修建城墙可以说,隋炀帝征高丽之举,是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重要原因。唐太宗晚年,也曾出兵朝鲜,正是这场战争,名将薛仁贵一战成名,这次战争虽重创高句丽,但因旷日持久,耗费巨大,最终也未灭掉高句丽。唐太宗明白这场战争的结果是不败而败。战后,他后悔地说:“如果魏征还活着,肯定不会让我进行这次远征”。唐高宗时继续对高句丽用兵,终于在668年攻克平壤,高句丽灭亡。唐在高句丽故地设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总隶于安东都护府。后来,由于新罗的反对,唐朝势力只得退走。最终,唐朝在朝鲜半岛什么也没得到。

唐朝时期高句丽历史,唐朝时期高句丽历史地位-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么,唐代为什么执意攻打高句丽呢?

第一、自汉至唐,我国历王朝都认为高句丽是国内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如唐太宗就认为,对高句丽统一是他完成“九瀛大定”的最后一项使命。

第二、高句丽虽然一直与唐朝有来往,但实际上对唐朝持敌视态度。

唐朝时期高句丽历史,唐朝时期高句丽历史地位-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三、当时朝鲜半岛有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其中新罗与唐朝来往密切,是友好关系,而三国中实力最强的高句丽拉拢百济时不时进攻新罗,解新罗之围也是唐朝出兵的原因之一。

谢谢邀请!

唐朝为什么要攻打高句丽那?

要回答这个问题,应该看清三个问题?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高句丽建国于公元前后,到五世纪初,开始迅速发展,是一个由扶余族人为主体建立的王国,建国后赶上我国的南北朝时期,所以有大量的汉族人逃到了境内,加快了经济军事、甚至政治制度的发展。到了六世纪后期隋朝建立时,它已经是一个人口达到300万到500万,经济发达,政治制度优越的文明国家了!

隋朝开元十八年,高句丽王高元派兵万余人进攻隋朝,隋文帝杨坚派汉王杨谅带兵三十万,兵分五路讨伐高句丽,高句丽大败,国王高元罢兵请和,并且向隋朝皇帝称臣!

唐朝建立后,高祖时一直忙于统一天下,和应付强大的东突厥,所以无暇理会它,但是高句丽一直都是上串下跳,国王竟然派遣使节试图联合东突厥颉利可汗,与高句丽东西夹击大唐,使得唐朝君臣对它从无好感。幸亏东突厥在贞观四年,被唐军大将李靖、徐世绩突袭打败,才导致它的***无法实现。但是它在东突厥灭亡后,竟然派出使节,联系西突厥,妄想故技重施,这样就彻底激怒了太宗皇帝,加上他势力强大,随时可以武装二三十万大军,所以太宗无于贞观十九年开始讨伐它,直到二十三年去世!

隋朝时期,高句丽仗着地理优势,想挑战隋朝的宗主国身份,在被汉王杨谅痛击后,竟然联络百济、吐谷允合攻隋朝,被骄傲的隋炀帝探知后,为了灭敌于萌芽状态,隋炀帝很快于大业八年调集了百万大军进攻高句丽,但是由于粮草的原因,很快失败了。

第二年,隋炀帝杨广又调集了几十万大军和一百万民夫组成了第二次东征。由于大将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占据了大军的后方,导致了第二次东征也失败了,接着第三次也失败了!

所以说隋朝和高句丽的关系也很紧张,双方都想称为霸主,很不幸他失败了,隋朝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也损失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造成了隋朝的灭亡

根本原因就是收复辽东故土,稳定唐朝东北边境地区,不给子孙后代留隐患

高句丽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在东北地区建立的***,领土范围包括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北部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自从高句丽建立以来与中原混战不休,隋朝时期多次讨伐高句丽,最终隋朝也灭了。唐朝建立统一全国之后,李世民将目光对准高句丽了。

在古代,辽东地区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秦朝统一到西晋灭亡之前,它一直是中原王朝直接管辖的地区。西晋灭亡以后,中原地区频繁发生的分裂与战争为少数民族在东北的历史舞台上竞相称雄创造了机会,中原王朝逐渐失去了对辽东地区的控制。

对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一直耿耿于怀,始终将收复辽东地区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但囿于客观形势的限制,一直未能实现。这一愿望隋唐时期,随着中原王朝的再次强大,收复辽东地区再次成为最高统治者追求的目标,前面的隋炀帝三次征伐高句丽本身就是追求这种目标的体现。

唐朝建立之后,继承了隋朝的这个要求,对于收复辽东故地孜孜不倦。唐太宗就对高句丽的政治局势十分关注,对高句丽的认识也非常明确,裴矩、温彦博等大臣一直认为“辽东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家玄菟郡耳”,“不可许以不臣”,唐太宗也一再申明“辽东本中国之地。”唐太宗君臣一再强调辽东故中国之地,其根本用意在于收复辽东旧地,使天下归于大统。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召见出使高句丽归来的使者陈大德,详细听取了陈大德对高句丽情况的汇报,当得知高句丽在唐朝灭亡高昌国后,十分惊慌,国内加强了戒备时,唐太宗说“高丽本四郡地耳。吾发卒数万攻辽东,彼必倾国救之。别遣舟师出东菜,自海道趋平壤。水陆合势,取之不难。但山东州县,凋瘵未复,吾不欲劳之耳。”唐太宗的话语,说明了唐朝对收复辽东打败高句丽抱有必胜的信心,只是因为客观条件还不是很好,特别是作为出兵之地的山东州县需要休养生息,才没有实施攻打高句丽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时期高句丽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时期高句丽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高句丽 唐朝 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