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封海历史,明朝封海历史简介

kodinid 4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封海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封海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小朋友问我为什么明朝时期台北、高雄人口非常少,怎么解释清楚?
  2. 明朝郑和下西洋是否可以殖民全世界?

小朋友问我为什么明朝时期台北、高雄人口非常少,怎么解释清楚?

明朝是1368-1644年(不含明郑时期)。

台湾历史记载,1281年,元军东征日本失败。回程经过澎湖,设澎湖巡检司。这也是台湾首次的官署设置。

明朝封海历史,明朝封海历史简介-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由明朝历史来看,前期倭寇猖獗,1371年开始实施封海政策(前後约200年),并且每隔几年就重申一次。在1563年考虑沿海治安,才依照元朝的方式,复设澎湖巡检司。

162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占领澎湖又被明军击退後,1624与明军年签约,放弃澎湖经营权,转向台湾南部。1662年,郑成功渡海打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到1683年降清。

从上面的记载来看,整个儿明朝即便前面加上荷兰人,後面算上明郑时期,真正开始经营也大概才60年。开发时间很短,是第一个原因

明朝封海历史,明朝封海历史简介-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另外,明朝既然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後来也仅允许部份城市开海(如泉州、漳州)。因此,移民到台湾的,要不是非法所许地渡海,就是允许携眷的少数(如驻扎的军队),或是明郑时期安置下来的人口。没有家眷,也很难产生大量的人口。

由於明郑是以台南府为据点,台湾素有"一府(台南府)、二鹿(鹿港)、三艋舺(台北万华)"的排序。由此可知,在当时政治经济条件下,台南兼具港口和官署的功能。因此,无论台北或高雄,都不是当时的发展核心。台北开发主要在清朝以後,高雄则更晚了。

明朝郑和西洋是否可以殖民全世界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明朝封海历史,明朝封海历史简介-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郑和下西洋开始和延续的时间。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开始于公元1405年,最后一次归来在1433年,共进行了七次。这比西方所谓的地理***现早了半个多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在1492年,达伽马发现新航线在1498年)。所以,如果要殖民世界的话,从时间上来看,郑和的航行要早得多,竞争者等于沒有,应该是可行的。

2、船队规模及实力。

郑和的船队每次出行时,有200艘左右舰船组成,而且人数众多(2.7万多人,且多为职业军人),配备完善,保障健全。尤其是郑和乘坐的宝船长44丈(约147米),宽18丈(60米),由约200名船员操作。而像这样的宝船,船队中有几十艘之多。要是和其后欧洲人的船队比的话,欧洲人的船队和实力可以约等于没有。就军队数量的话(不必说质量,因为当时明已建国几十年,国力稳步增长,且派出去的必然是精兵强将),当时欧洲国家也几乎没有谁能一下拉出来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所以,郑和船队是有打灭国之战这种实力的。

因此,以船队的规模和实力来讲,要殖民也是可以做到的。

3、航行所经距离和范围。

郑和七下西洋,沿途经过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明朝所能控制和影响的范围。按照欧洲人的思维来说,郑和当时已经开辟了新航线,而且发现了完全在自己认知之外的“新大陆”--非洲。以“先发现即先占有”的做法,似乎进行殖民占领也是应该的。

很遗憾,不会有这样的可能性。

说到底,之所以西方列强出现殖民风潮,那是因为西方的皇权、王权与商人为代表的资本主义进行了权力划分,也就是等同于股份制形式的存在,用我们华夏文明形容就是王与世家共天下。

华夏的世家虽然存在,但其势力自隋唐以来就被一直打压,甚至消灭,导致皇权在明代集中度是最高。

可见,在皇权集中度越高的情况下,想要出去裂土封侯是不可能的,甚至是做不到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朝虽然可以击败元朝,但到了一定的临界点,明朝的扩张就是萎缩,停顿,甚至出现开疆拓土的将领会被调查,很明显,当年蓝玉也是如此,虽然他罪证确凿,但也是触犯了临界点才被调查。

对于皇权集中的封建王朝而言,山高皇帝远是不存在的,一切都必须在掌控当中,若是无法掌控,那就必须毁灭和封锁。

由此可见,游离皇权之外的,都成了叛逆祖宗的不孝子孙,不受任何保护与认可。

这样的思维完全可以见识到,明朝想要通过郑和下西洋殖民全世界,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更别忘了,郑和是一名宦官,这才有所谓的郑和下西洋,若是挑一名身体健全的去领导下西洋,后果可想而知,连一块木头的下不了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封海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封海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郑和 明朝 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