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诗歌看历史吗还是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诗歌看历史吗还是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诗宋词是不是唐朝只有诗宋朝只有词?
当然不是。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种体裁,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宋词与唐诗并称,不唯标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之义,而且也说明,宋词是可与唐诗媲美的一大诗体。
鲁迅先生说,好诗差不多已被唐人作完了。所以,到了宋代,宋人在诗歌创作方面,要不落唐人的窠臼,确乎很难。但是,唐人所留下的丰富的文学遗产,宋人也并不有白白浪费,而是将它们更多更灵活运用在“词”这一诗歌体式上,使词在宋代获得了空前绝后的发展。
唐代是诗的鼎盛时代,但是词正是始于唐,虽然源于民间,也同样有许多诗人填词。比如李白那首著名的《忆秦蛾》: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词,虽然究竟是不是李白所作,一直存在着争议,它和《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被称为“百代词曲之袓”。
词在初、盛唐时已偶有所作,到了中唐,白居易、刘禹锡作了 《忆江南》等调,不少诗人亦间或作词,词开始在文学创作中占了一席地位,并且有了一些较为优秀的作品。温庭筠是第一个大力填词的词人,《花间集》收有他的词六十六首,他应该算第一个具有相当成就的词人。《花间集》是最早的一部词选集,共收集了由十八个词人写的五百首词。从此在中国文学史上词独立成为一体,与诗并行发展。
至于宋诗,就不用多说了吧?虽然不像唐诗那么璀璨,可宋诗在中国文学史上依旧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等等,都是不朽的存在。
不是的。唐诗宋词是指唐朝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诗,唐朝是诗的国度;宋朝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词,两宋是词的王朝。除此之外,唐朝也有词,词是起源于唐朝,兴盛于宋朝;宋朝也有诗,很多著名的词人同时也是诗人,有成就很高的诗作传世。
下面我就举几组耳熟能详的唐词宋诗的例子,这些词和诗也是流传千古。
《秋风词》
【唐】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您这个提问是比较好的提问!因为这样有利于让广大诗词爱好者,多了解一些诗和词的基本常识。
对“唐诗”、“宋词”的理解,可不能搞“顾名思义”。因为这里边牵涉到诗和词的发源和真正的名称解释。下面咱就有关常识性问题作个解读。
从古到今,诗的诗体、种类比较多,它有一个总称叫“诗歌”。
为什么叫“诗歌”呢?
因为“诗”起源于先秦时期,古代人把不合乐的诗称为“诗”;把合乐的诗称为歌。所以,合称为“诗歌”。
在唐朝中期,唐朝的当政朝廷对我国的“诗歌”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和规范,把唐朝中期以前的“诗歌”归类为“古体诗”,简称“古诗”。
把唐朝中期以后的“诗歌”归类为“近体诗”,简称“律诗”。而且把“律诗”的所用语言、格式、格律进行了统一的规范,把“律诗”列入教科书和科举必考内容。同时,对此前的“古体诗”予以限制出品。
因此,中国诗歌在唐朝得到了有效的规范和超前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绝后的大量“诗歌”作品;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像岑参、高适、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受人崇敬的著名诗人。
故此,后世之人就带着一种骄傲和崇拜之情,习惯的称诗歌为“唐诗”。
“词”是从律诗中衍生出来的分体(后代)。“词”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现在开口闭口就说唐诗宋词,其实是一种习惯,一种约定,一种承认。承认什么呢?诗在唐代是文化主流,代表了唐文化的最高水平。词是宋代文化的主流,也代表了宋文化的最高水平。唐宋文化有许多表现形式,例如唐有传奇,有散文,也有词,宋代就更丰富了,唐有的他都有,许多文人既能写词又能写诗,而且还写的不错。但没办法,唐诗宋词的光环就在那,很难超越。
唐代古体诗并未因律诗的兴起而没落,原因有哪些?
谢谢邀请。
诗是一种形象思维。
律诗讲平仄格律,相对高雅。作诗得有一定文化层次,一首诗的完成,除了当时情境随感记录,要一定文学功底,什么“平仄对仗,一三***论,二四六分明”等的规矩很多,需要时间推敲斟酌。局限于文人墨客。
而古体诗仅着重韵脚,通俗。由于不拘于平仄格律,不仅豪放、流畅,追求整体境界优美和气势磅礴,最大特点是比较大众化。如“琵琶行”、“长恨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苍然而涕下”等,除了当时兴盛,还流传千古。
古体诗不仅优美,而且便于制作,适合不同层次人写读,广泛流传。所有不因律诗兴起而衰落。
进入唐代,五、七言格律诗获得了充份的发育,成为创作主流。其主要原因是格律诗摆脱了古体诗必须依赖乐工、歌女演唱的表现形式,而改为借助文字的声律和句子的节奏进行吟诵。其大大增强了表现的便利性,加之没有了音乐的伴奏,诗人更着重于文字的修炼,将汉语言之美发挥到极至,使格律诗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那为什么在唐代格律诗的快速兴起,并没有使古体诗快速没落呢?
如上所述,古体诗基本上都是配乐演唱的,统称为诗歌。今日,很多人称古人写古体诗也不讲究平仄,只讲押韵,是对古体诗的一种误解。实质上,古体诗大多是依乐谱而填写,相当于现在的歌词,只不过至今日,乐谱已尽秩,留下的只有文字而矣。
唐代诗人写的古体诗,又以乐府诗(包括歌、行、呤、引等)较为流行,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和《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这其中《将进酒》、《清平调》便是乐府曲名,也就是说此为李白依这两种乐府曲谱而填写了歌词,而其他如《侠客行》等也是属于行歌,都是有谱可依。
***若用现代的话语简述,古体诗是歌词,近体诗才是诗,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很明显,古体诗在唐代没有未落,是因为还有需求。不论宫庭宴会,达官贵人的家宴,以至歌楼酒馆,均需此一表现形式。
至唐未,由乐府演变出了一种叫“词”的文学形式,其兼收了乐府的音乐美和格律诗的文字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并在入宋后取代古体诗,成为配乐演唱的主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诗歌看历史吗还是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诗歌看历史吗还是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