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诗人元稹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诗人元稹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元稹的生平及为人如何?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汉族,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代表作品: 《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
在世人眼中元稹则多被认为是“《莺莺传》中的始乱终弃负心汉的故事,很像元稹这种小人做出来的事情”的“小人”。宋代以来,提起元稹,我们见到的都是讽刺、挖苦、批评。石介曾在《上郭殿院书》中发难说元稹 “君子鄙之,史臣讥之,万世之下,为后人贱”。可见,元稹在人们眼中的形象有多差,差得人们都不愿意传唱其作品了。
近代国学***陈寅恪,则认为元稹根本不是多情而是多奸诈。他在《元白诗笺证稿》中说:“微之年十五以明经擢第,而其后复举制科者,乃改正其由明经出身之途径,正如其弃寒族之双文,而婚高门之韦氏。于仕于婚,皆不惮改辙,以增高其政治社会之地位者也。抑更推言之,微之之贬江陵,实由忤触权贵阉宦,及其沦谪既久,忽尔变节,乃竞干谀近幸,致身通显。则其仕宦,亦与婚姻同一无节操之守。惟窥时趋势,以取利自肥耳。综其一生行迹,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为可恶也,岂其多情哉,实多诈而已矣”
唐代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
元稹少有才名。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入河中幕府,擢校书郎,迁监察御史。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策划下,出任同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丞。太和四年(830年),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太和五年(831年)去世,时年五十三,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是哪个朝代的?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唐朝大臣、诗人、文学家。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比部郎中元宽之子,母为荥阳郑氏。
聪明过人,少有才名。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入河中幕府,擢校书郎,迁监察御史。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的策划下,出任同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丞。太和四年,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太和五年(831年),去世,时年五十三,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共同倡导***府运动,世称“元白”,形成“元和体”。诗词成就巨大,言浅意哀,扣人心扉,动人肺腑。乐府诗创作受到张籍、王建的影响,“新题乐府”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这两人的友情,早在《旧唐书·元稹传》便有所描述:(元稹)“既以俊爽不容于朝,流放荆蛮者近十年。俄而白居易亦贬江州司马,元稹量移通州司马。虽通、江悬邈,而二人来往赠答,凡所为诗,有自三十、五十韵乃至百韵者。江南人士,传道讽诵,流闻阙下,里巷相传,为之纸贵。观其流离放逐之意,靡不凄婉。”
啥意思呢,就是二人一个在天涯,一个人在海角,在那个通信极为不发达的时代,是他俩告诉我们什么叫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人心有灵犀一点通,连外人都不禁为之侧目。
白居易这样描述他们的关系: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然百千年后,安知复无如足下者出,而知爱我诗哉?故自***来,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知吾罪吾,率以诗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诗人元稹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诗人元稹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