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平凉历史人物故事简介,隋朝平凉历史人物故事简介图片

kodinid 4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平凉历史人物故事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隋朝平凉历史人物故事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靖远古称?
  2. 三国时的西凉是今天的平凉吗?
  3. 贺拔胜为何会投奔宇文泰麾下?

靖远古称?

西汉武帝元鼎三年,靖远境内始置祖厉、鹑阴二县,属安定郡,郡治高平,为靖远县级行政建制之开端。

新莽时期,改祖厉县为乡礼县。

隋朝平凉历史人物故事简介,隋朝平凉历史人物故事简介图片-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东汉时期,祖厉县治南迁,鹑阴县改为鹯阴县,属武威郡。

南北朝时期,北魏置高平镇,鹯阴县属之。西魏置会州,靖远始称会州。北周改会州为会宁防。

隋朝时期,会宁防改为会宁镇,后改为会宁县,属平凉郡。

隋朝平凉历史人物故事简介,隋朝平凉历史人物故事简介图片-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代初期,改会宁县为西会州

北宋时期,西夏曾两度攻陷靖远地,置敷川县。

崇宁三年改为敷文县,属泾原路。

隋朝平凉历史人物故事简介,隋朝平凉历史人物故事简介图片-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南宋时期,先后为金、西夏攻陷,金改敷文县为保川县。

明代初期,裁会州,于迭烈逊设巡检司戍守。

三国时的西凉是今天的平凉吗?

西凉是凉州,西凉范围比较大,其首府是现在的甘肃武威,与平凉没关系。

马超是出生在现在的陕西境内,“西凉马超”可能指的是马超在西凉工作。

当然,平凉也与西凉有些联系,就是甘肃的两个地区,平凉、定西,合起来就是“平定西凉”的意思,专门跟武威(西凉)过不去,只是我大汉的“武功军威”比较厉害,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平定西凉”。

三国时期的西凉,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并非具体的某地,大约就和我们现在说的西北,西南,东北等,当时的雍凉之地就是泛指,并未具体到某一地点,当时的人讲西凉,更多指的是现在的河西地区,平凉的地名在当时并未出现,当然也就不存在西凉即平凉之说

三国时期的【西凉】并不一定是今天的【平凉】,而是指汉末三国时期的【凉州】,由于【凉州】位于天下版图的西部,因而也被称为【西凉】,而【汉末凉州】与【魏晋凉州】版图是有重大变化的,所以【凉州】未必包括今天的【平凉】。

汉末凉州与今日平凉的位置关系

在东汉末年,也就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涉及到的汉末乱世时期(188-220)【凉州】包括除了甘南一带的甘肃省大部、内蒙古阿拉善盟西部(居延)、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东北角(河湟地),详情见下图,今日的【平凉】在这个时期大体上是属于【凉州安定郡】管辖的。

魏晋凉州与今日平凉的位置关系

曹魏建国以后,【汉代凉州】的黄河以南部分被划归【雍州】管辖,归属于安定郡的平凉地区也便被划归给【曹魏雍州】。西晋时期,在今日的陇西地区设置了【秦州】,而【安定郡】则依然归【雍州】管辖。所以,在三国时期魏晋两朝(220年-280年),【凉州】仅仅包括河西走廊、居延地区、河湟地区,并不包括宁夏平原、陇西地区与泾河上游,位于陇西地区与泾河上游之间的【平凉】自然也在此时,与【西凉】没有什么关系,详情见下图。

平凉得名自前秦

【平凉】之得名,与三国时期并没有什么关系。【平凉】之名来自前秦天王苻坚公元376年消灭前凉政权之后设置的【平凉郡】,反映了前秦苻坚统一北方的业绩。在此之后,【平凉】之名方才落户【平凉】地区。

觉得本答对您有所帮助的话,还望点赞转发支持

如果喜欢寒鲲的文字,可以点击头像关注

欢迎提问与本题类似的中国地名问题,并邀请寒鲲作答

三国时的西凉是以今天的武威市为中心的甘肃西部地区,包括河西走廊的酒泉、嘉峪关、金川、张掖等城镇。武威市是甘肃省的一个地级市,市级***机关所在地叫凉州区。当年刘备派蜀汉五虎上将之一马超率兵驻守凉州,到凉州走一遭,到处都能感受到当地人对马超的政声的赞颂。一千多年过去了,当年马超治下的凉州经历了一段没有战争政治清明、和平安定时期,民众至今怀念不忘。凉州绝对不是平凉,平凉在甘肃东北部,距离武威约1千多㎞,三国时是陇右大道的起点,向南经过陈仓、略阳,到达剑门关,基本由魏国掌管,是魏攻蜀汉的战略要道。

咸阳人

贺拔胜为何会投奔宇文泰麾下?

贺拨胜,字破胡。南北朝时北朝西魏名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是非常精***的,北魏权臣尔朱荣被杀后,高欢掌握了军政大权。公元533年,北魏孝武帝元子悠给关中道大行台胜拨岳(贺拨胜之弟)整顿关中兵马对付高欢。贺拨岳把关陇军事集团整合到一起,以后关陇集团出了北周皇帝,隋朝皇帝和唐朝皇帝三个开国皇帝。后来贺拨岳死于高欢的离间计,官陇集团又汇集到贺拨岳部将宇文泰旗下。官陇集团胡汉杂猱互相通婚形成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得到发扬光大。孝武帝元子悠忍受不了高欢的飞扬拨扈投奔了在长安的宇文泰,高欢又立元善见为皇帝。北魏从此一分为二为西魏和东魏。贺拨胜和高欢有杀弟之仇,没有和孝武帝一起逃走找个机会投降南梁武帝萧衍。贺拨胜是北方人,不习惯南方的生活常常想着北方的家乡。贺拨胜找机会请求梁武帝给他一支兵马讨伐高欢。梁武帝知道他的心思就是不答应。贺拨胜思乡之情愈发重了。前荊州大都督史宁是贺拨胜的好朋友,他说我知道你思乡之情,不过要想陛下答应你回到北方,我给你举荐一个人,这个人的话陛下向来是言听计从的。贺拨胜听后大喜忆问:"此人是谁?”史宁说:"朱异"。于是贺拨胜就主动结交朱异。朱异知道贺拨胜的思乡之情就对梁武帝说:不如放他回到北方,好拿他做个示范,以便将来能招到更多的人才。梁武帝答应了。贺拨胜走时,粱武帝亲自到南苑送行真是给足了面子。贺拨胜对此感恩戴德回到北方后凡是在南方见过的飞禽走兽都不许手下猎杀。贺拨胜一伙走到襄城时,高欢派侯景率轻骑兵劫杀。贺拨胜没有防备丢失了很多粮食和衣物。适值冬季比去长安路途遥远,又缺泛粮食和衣物可以说历尽千难万苦饿死了许多人才回到长安。染武帝听说这件事后认为没留住这样的忠勇之士感到伤心。西魏皇帝见到大将贺拨胜归来又惊又喜认为是上天给他和百姓的福分。贺拨胜本身是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一员和宇文泰是武川老乡,投奔宇文泰是必须的。贺拨胜官拜大都督从公元543年起和高欢进行了四次氓山大战。有一次在两军阵上几次差点把高欢杀死,高欢手下的护兵射杀几个追兵又射死贺拨胜的坐骑。贺拨胜说:"可惜今天忘记带弓箭了。"高欢差点被贺拨胜弄死非常恼火,索兴把贺拨胜留在东魏的几个儿子通通杀死做到斩草除根。贺拨胜听说自己的儿子都被杀死了,也活生生的被高欢气死了。二十多年后,北周灭了北齐,杨坚代周建隋,分裂三百多年的天下重新统一。


对于贺拔胜,很多人也许很陌生,对于魏晋南北朝那段历史很多人并不熟悉。贺拔胜,字破胡,神武尖山人,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名将,大都督贺拔岳之兄。贺拔家族在南北朝时期,是关陇集团的首领,特别是贺拔胜的弟弟贺拔岳,更是关陇集团的第一代首领。

如果大家对关陇集团并不熟悉,那么我这样说大家就知道这个集团的厉害之处了。隋文帝杨坚、李渊,李世民长孙无忌等人都是关陇集团的成员。不招人妒是庸才,贺拔岳的能力被野心家高欢所忌惮,因为了权力和地位,高欢用离间计在平凉暗杀了贺拔岳。这个时候关陇集团出现了权力真空,按照亲缘关系,可能贺拔胜做为贺拔岳的大哥,做这个继承人和领袖最为合适。但是大家心中却有另外一个合适的人员,这个人就是宇文泰。

宇文泰是贺拔岳信任的人,且自身的军事能力在战斗中得到了证明。贺拔岳的部将看到了宇文泰的军功,也知道宇文泰与贺拔岳之间的亲密关系,因此宇文泰得到了贺拔岳部将赵贵、寇洛的一致认可。贺拔胜衷心于孝武帝元修,同时由于弟弟贺拔岳被高欢所害,两个人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因此在孝武帝和高欢正式决裂的时候,贺拔胜选择了跟随孝武帝投靠了宇文泰。为了报仇,贺拔胜数次随宇文泰大战东魏军,并险些在战斗中击杀高欢。后由于自己留在东魏的儿子被高欢全部诛杀,愤恨而死。

因此贺拔胜投靠宇文泰的原因有三:

一、宇文泰是关陇集团的头领,西魏***的实际掌控者,既然孝武帝都投靠了宇文泰,自己做为孝武帝的爱将自然不能不投;

二、宇文泰和弟弟贺拔岳关系莫逆,宇文泰对于自己一定不会慢待,同时宇文泰也会为了给弟弟贺拔岳报仇而和自己联合起来对付高欢;

三、良禽择木而栖,良辰择主而事。宇文泰就是乱世中的明主,跟随宇文泰才有前途,这也是孝武帝元修被宇文泰毒杀后,贺拔胜还选择跟随宇文泰的原因。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平凉历史人物故事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平凉历史人物故事简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平凉 高欢 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