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隋朝天津桥的历史,隋唐洛阳城天津桥

kodinid 4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洛阳隋朝天津桥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洛阳隋朝天津桥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洛阳天津桥遗址在啥地方?
  2. 浮桥是什么时候建造的?
  3. 洛阳八大景典故?

洛阳天津桥遗址在啥地方?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洛阳桥西侧。

天津桥始建于隋,废于元代。初为浮桥,后为石桥。隋唐时,天津桥横跨于穿城而过的洛河上,为连接洛河两岸的交通要道,正西是神都苑,苑东洛河北岸有上阳宫。桥正北是皇城(太微城)和宫城(紫微城),殿阁巍峨,桥南为里坊区,十分繁华。

洛阳隋朝天津桥的历史,隋唐洛阳城天津桥-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天津桥上有四角亭,桥头有酒楼。唐代曾将天津桥地段的洛河分作三股,分设三桥,天津桥居中,其北是黄道桥,其南为星津桥。命名依据的是天文学名词。因此,"灼灼临黄道"是说天枢立于洛河旁黄道桥北,在日色辉映下光彩闪射。

著名的"天津晓月"为洛阳古"八大景"之一。该遗址已经考古发现,在今洛阳桥附近。天津桥畔,万国舟帆,南北两市胡人商旅充肆,抬头北望既是煌煌万象神宫,当年神都之盛,着实难以想象。皇帝后妃、王公贵族、 文人墨客等, 每至春夏, 亦多从游其上。李白的"忆昔洛阳董糟丘, 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的诗句,说明李白曾在桥南董家酒楼饮酒。白居易则有"津桥东北斗亭西, 到此令人诗思迷" 的诗句。李益更有"何堪好风景, 独上洛阳桥" 的咏赞。

浮桥是什么时候建造的?

横跨于洛河的隋朝天津桥,是我国最早的大型浮桥,也是我国首次记载用铁链联结船只的桥型。九朝古都洛阳,在隋朝时政治经济已有很大的发展。隋朝为了在洛河两边重建方圆73华里的东都,在洛河上兴建了天津桥,以保证运输。这座大型浮桥长达500米左右,桥北与皇城的端门相应,桥南与长达十里的定鼎门大街相连,成为隋朝东京都城南北往来的通衢。为了能使形体高大的楼船顺利通过,桥还可以自由开合。这在我国古代建桥史上无疑是个了不起的创造。

洛阳隋朝天津桥的历史,隋唐洛阳城天津桥-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宋国公冯胜与元将廓扩铁木尔(王保保)作战时,在七里河(今七里河黄河大桥西500米处)搭造了浮桥,这是兰州地区最早的黄河浮桥。但这座浮桥当时只是为了方便军队渡河,仗一打完就拆除了。

洛阳八大景典故

1.龙门山色

白居易曾说“洛阳西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因而“龙门山色”很早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

洛阳隋朝天津桥的历史,隋唐洛阳城天津桥-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马寺钟声

明代,白马寺内有口大铁钟,重约2500余斤,钟声特别洪亮。据传这口钟与洛阳东大街钟楼上的一口钟音律一致,可以共鸣。人们往往在听到白马寺钟声的同时,紧接着洛阳城钟楼上的钟也响了,民间流传着“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的佳话。因此,马寺钟声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3.金谷春晴

西晋权臣石崇于元康八年(公元296年)在洛阳金谷涧营建别墅,与当时名士陆机、潘岳、左思等23人结为诗社,号金谷24友,并广收天下奇花异石于园中,名“金谷园”,为洛阳名园

4.洛浦秋风

洛河,自隋唐直至北宋五百余年,经过千百万劳动人民的治理,既有舟楫之便,又有风景之胜。那时的洛河,桃李夹岸,杨柳成荫,长桥卧波,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特别是“金风消夏”、“半月横秋”的时节,更是充满诗情画意。

5.天津晓月

著名的“天津晓月”为洛阳古“八大景”之一。该遗址已经考古发现,在今洛阳桥附近。天津桥畔,万国舟帆,南北两市胡人商旅充肆,抬头北望既是煌煌万象神宫,当年神都之盛,着实难以想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洛阳隋朝天津桥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洛阳隋朝天津桥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洛阳 天津 洛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