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隋唐时期时间轴及事件?
- 【请教历史专业高手】唐玄宗安史之乱时期,逃亡经过哪些地方,路线……,后期,太子李亨的行军路线?
- 北民南迁是指什么?
- 如何看待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后的历史?为什么叛乱平定后反而越来越乱?
隋唐时期时间轴及事件?
1.
隋朝开国 公元581年2月,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隋文帝杨坚改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
2.
统一国家 公元587年10月隋文帝废除西梁,588年发动灭陈战争,并于公元589年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3.
开皇之治 隋文帝统一后,励精图治,一方面躬行俭朴 ,一方面***取了许多有利于巩固政权
【请教历史专业高手】唐玄宗安史之乱时期,逃亡经过哪些地方,路线……,后期,太子李亨的行军路线?
逃亡路线:长安出逃,经过咸阳,到金城县,后在马嵬驿失去杨贵妃,后经扶风县,到扶风郡,过陈仓,穿散关,通过河池郡,益昌县,普安郡,巴西郡等地,最后到达蜀郡。
太子的行军路线是:渭北起兵,平永寿,收新平郡,经安定郡,到达平凉郡,灵武与郭子仪会军,平定彭原郡,凤翔郡后收复长安。
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盛世”后,成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经济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达至鼎盛。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唐朝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北民南迁是指什么?
指的是北方的老百姓往南迁移
历史上第一次北民南迁是在东汉后期,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北方人可能先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以及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北民南迁发生了几次,西晋五胡(匈奴,鲜卑、羌、氐、羯)乱华时期、唐代安史之乱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南方人数第一次超过北方)、蒙古铁骑南侵(蒙古人也随军队南迁)、清军入关(南明朝廷和拒绝降清的人士南迁)
如何看待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后的历史?为什么叛乱平定后反而越来越乱?
唐玄宗末期的公元755年12月,唐将安禄山和史思明在幽州、卢龙、范阳三地起兵造反,当时位于西安的中央***的权威受到极大挑战,一开始叛军势如破竹一路往南,中央军完全被打蒙了。自太宗、高宗、武则天及玄宗早期,积累的130年国家财力在安史之乱中消耗殆尽,国家局势也全面转向开始走下坡路。
地方藩镇尤其是北京、河北、山西一带的河朔三镇,包括魏博、成德、幽州三镇在安史之乱平定后的早期,就形成了强大的地方势力,河朔三镇以内的人事任免、军队调动、司法审判、地方税收在藩镇内被当地节度使截留,不再上缴中央,全国的其余藩镇,纷纷效仿,由此形成“天下尽裂”局面。藩镇以内地方最高职位不再是中央任免,改由地方父死子继,或有牙兵,就是节度使亲兵佣立,地方藩镇与临近藩镇之间,经常为了争夺地盘大打出手,又或者在中央削藩之时联合对抗中央,或者干脆派出杀手,前往长安,行刺力主削藩的宰相,比如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就曾干这事,简直比安禄山还猛,至少安禄山在起兵以前,对玄宗那是非常毕恭毕敬的。
玄宗皇帝在位45年,前期杀伐决断有作为,可惜临了被贵妃一叶障目,影响了重要的是非判断,天子不比旁人,一旦犯错极容易天下大乱。安禄山和史思明,本该几年换个地方做节度使,以免势力做大,而玄宗不知出于什么考虑,竟然让安禄山在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上,一干11年,这是玄宗重大的用人失误。
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内节度使,通常为了利益最大,常常***取骑墙策略,谁给口奶吃就听谁的,河朔三镇本是安史旧部,中央为了息事宁人,***取姑息策略,导致地方骄横,中央难以号令。整个唐朝中后期,藩镇和中央的关系都是出于风雨飘摇中,整体***不能灭地方,地方反过来也不能拿中央怎样,所以大致相安150年。直到黄巢私盐贩子的起义,才打乱了原本藩镇的军力平衡,最后,河南宣武军节度使朱温胜出,亲手将唐王朝送进了坟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