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武则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武则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武则天先后做了李世民和李治父子俩的嫔妃,为何不说她有悖人伦?
李世民至少有3分之一鲜卑人的血统,查看中国史简读,按照鲜卑人的传统,父亲的小妾,弟之媳妇,如果父,弟已亡,兄可纳为其为妾,同样,弟也可如此,故鲜卑人的传统风俗就是直这样传承的,故当时谁都不会认为有份风化,很正常,
故李世民把李元吉妻纳为已有,女人也不会有任何异议,也不会有杀夫之仇一说。因为唐朝李氏有鲜卑人的血统,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胡人血统。
当时就有人说啊!那便是骆宾王写的《讨武曌檄》,文中写道:“……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馋,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
“聚麀”就是指***之事,骆宾王说“陷吾君于聚麀”说的就是武则天先后侍奉唐太宗与唐高宗两代皇帝的事。
但是武则天并不在乎这个。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在读《讨武曌檄》时,读到“掩袖工馋,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这一段,她只是微笑不语。后来,她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不由得叹息:“宰相之过也,人有如是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
武则天这是真正具有大政治家风度的表现。对于自己从前的丑事,她不屑于掩盖,表现出了充分的自信。她相信天下人需要的是一个刚强有为的女皇,而不是一个道德楷模。道德上的污点,不会给自己造成任何损失。所以,她才会这样对待《讨武曌檄》这篇檄文。
无独有偶,东汉末年的文人陈琳也曾为袁绍写过一篇讨伐曹操的檄文。这篇檄文把曹操的祖宗三代都骂了个遍,但是文***飞扬、气势不凡,所以曹操看了后,连头风病都好了。后来,他也没杀陈琳,而是重用他。结果陈琳成为了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
总之,像曹操、武则天这一类政治家是根本就不在乎自己曾经的历史的。他们更看重的是实际的利益。如果斤斤计较这一类的小事,那是难成气候的。隋炀帝时期,有位诗人名叫王胄。王胄写过一句诗:“庭草无人随意绿”,被大家公认为好诗句。隋炀帝自己也爱写诗,但是写来写去,怎么也比不上王胄这句诗。后来,隋炀帝找个机会把王胄杀掉了,然后冷笑着说:“我看你还能不能写什么庭草无人随意绿?”
仅仅因为一句诗写的没有人家好,就要***。这说明隋炀帝心胸狭隘到了极点。如此的心胸,他最终亡国也是顺理成章的。
只能说这女人历害,有手段,更有见识!但社会制度也造就了她的成功,封建社会唯权力统治天下,有了权利,其他都不在话下,慈禧也如此。但武则天很聪明,立下无字碑,任后人评说
一则是唐代正视现实,为了增加人口,风气开放;二则与唐代的后宫拔擢制度有关。
经历了南北朝和隋的一系列兵魇战乱,唐在立国时,人口数量并不高。因此,唐朝在立国时就默认鼓励女性改嫁。
至于说父死从子,这也是胡人风气所致。我们都知道,从十六国时代到隋朝,整个就是一个多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汉族、匈奴、鲜卑族、羌族、氐族……所有人的生活习俗互相影响、同化,所以在唐代,还是很接受那种胡人的风气,父死从子,很正常,是被当时的社会认可的。
尤其在唐初,经过数年战乱,人口数量锐减,这个时候再搞封建教条,民间还怎么休养生息?所以唐代的制度是鼓励女性有机会就嫁人生孩子的,嫁给谁,那就不管了,反正要的就是人口增加这个结果。
武则天只是李世民的“预备老婆”,并没有真正进行过婚仪。武则天进宫时名义是“才人”,才人主要属于女官的一种,兼为嫔御。换句话说,武则天只是李世民的“预备老婆”,没有正式决定。
武则天14岁进宫,这个时候,李世民已经41岁了。武则天进宫时,李世民也没有特别看重她,随后几年,李世民由于早年征战的疾病,以及后来崇信佛道胡乱吃药,身体已经不行了,他只活到50岁。在李世民生命后期那几年,李世民也没有余力去想宠幸谁,毕竟活着都费劲了。
所以,武则天进宫12年,一直就是“才人”这个身份。以上说了,“才人”主职是女官,“兼为嫔御”,能不能成为嫔,那得看皇帝的态度。
李世民能有什么态度?躺那起不来了。
就好像今天的选秀,你不能说你刚刚通过海选,你就认为自己成了大明星,那是不靠谱的。
也正因如此,后来的唐高宗李治,才会在李世民重病期间与武则天产生感情。
李治很明白,武则天不可能被李世民选中了,李世民快死了,没有这个机会了。由于武则天与李世民并无正式名分,所以他才敢攀花折柳。
李治本身不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胆子不大,行事不敢逾矩。他敢与武则天洛浦楚岫,是因为他清楚这样不算违规。李治知道,将来他与武则天俦侣丝萝是没问题的,不会有什么影响。他这种人,是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的。
历史上的武则天才华如何?她的哪些作品最具有代表性?
在唐之前,唐之后,都不可能有女皇出现的。封建的时代,女人当家,除了狄仁杰等朝堂近臣,了解武则天的才华,确实服气她做一代帝王,剩下所有人都不会同意一个女人当家。但遍数李家所有帝王,性情各个温良。也只有李唐宗亲能坐视武则天登基了。换成任何一朝,恐怕当即所有在京内京外的李姓王亲立刻扯旗造反,其他藩王和农民起义军也会离开响应。这时候,势必天下混战,有几个人会选择一个女人来保?唯有李唐宗亲和李唐众臣,说好听点儿叫以社稷为重,说不好听点儿叫做除了血性之外所有优点都具备。
最终是一步一步把皇权过渡回了李唐。历史上如此神奇的皇权更迭只此一例。何况武则天还不能算是绝对意义上的盛世明君,任用酷吏总是一大黑点,饶是如此,依然没人造反,安度十五年,李旦李显等杀回来,还是和平退位,倒真是母子情深了。恐怕300年大唐,最狠的反倒是个女皇帝了,有说什么绑定李治就能保平安,利用权臣什么的。试想换其他封建朝代,允许女人当皇帝的寥寥,找个借口废了或者杀了反了前朝皇后另立国号的武则天,很难吗?不说秦皇汉武,南北朝五代十国那些大将当皇帝的,历史任何一个,恐怕都忍不了吧。
身为一代女皇,武则天颇涉文史,其本人不仅具有较高的诗歌鉴赏能力,而且也有相当高的诗歌创作才华。从《全唐诗》收集的武则天的46首诗歌中,可以看出其诗歌古质典雅、清新明快的风格,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一、从历史上记载的两个事件,来管窥武则天的文学鉴赏能力。
(一)武则天激赏骆宾王的《讨武曌檄》。
骆宾王的这篇檄文,以骈文写就,文风犀利,开篇大义凛然,历数武则天之累累罪恶;落笔入木三分,充斥讨伐武则天之壮志豪情。臣下战战兢兢的读着檄文,当武则天听到:“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等处时,不仅没有恼羞成怒,而且频频点头,最后矍然为之动容,认为通篇文章对仗工整,气势如虹,谓左右曰:“此宰相之过也,人有如此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从此可以看到,武则天不仅具有政治胸襟和胆略,而且也具有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武则天多次组织赛诗会。
最有名的一次,就是龙门诗会,史称“龙门夺袍”。
武则天游龙门,令群臣赛诗,优胜者,赐以锦袍。左史东方虬最先成诗:“春雪满空来,独处如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武则天听了,连称好诗,即令上官婉儿赐予锦袍。宋之问的诗写的长,最后才呈上:“宿雨霁氛埃,流云度城阙。河堤柳新翠,苑树花先发……”武则天读罢,连连赞道:“此诗更高!此诗更高!”兴奋地径直走下龙位,夺过东方虬手中锦袍,转赐到宋之问手中,群臣一片沸腾。之后,“龙门夺袍”渐成佳话,而武则天的诗歌鉴赏能力也可管窥一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武则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武则天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