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南直隶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南直隶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南直隶是哪个城市?
不是单独某一座城市。南直隶简称南直,是明朝处于南方、直隶中央六部的府和直隶州的区域的总称。为明朝行政区划两京地区之一,区别于北直隶。与今江苏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二省一市相当,与山东、河南、湖广、江西和浙江相接壤。
简称南直。明称直隶于京师的地区为直隶。自永乐初迁都北京 (今北京市) 后,称直隶北京的地区为北直隶,直隶南京的地区为南直隶。辖境相当今江苏、安徽二省和上海市及江西婺源县地。清初改为江南省。
南直隶是明朝直属陪都南京的区域、机构的称呼位置大体相当于现在的江苏、安徽和上海。明朝开国定都南京,朱元璋为稳固京师南京,设置了南京直隶区域,后朱棣夺取皇位并迁都北京,定北京为京师,南京为陪都,并设置了以北京为中心直隶区域,为区别两个直隶区域,称南京直隶区域为南直隶。
南直隶北直隶是哪里?
“直隶”,就是直接隶属的意思。在明清两代,“直隶”指代表着京师周边府、州、县等地。
在朱棣迁都北京以后,将直隶于南京的地区被称为南直隶省,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将直隶于北京的地区为北直隶省,相当于今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山东的小部地区。
隶;简单说就是属于京城统治。
因为明朝前期定都南京,靖难之役后朱棣又迁都于北京。所以明朝有南直隶与北直隶。北直隶和南直隶,分别是河北保定,江苏南京。
明朝初期洪武帝朱元璋建国,定都南京(应天府),南直隶就是直接隶属南京中央管辖。而北直隶是燕王朱棣靖难之役后迁都北京(顺天府)后建立,也是直接隶属于中央***管辖。
北直隶是明称直隶于京师的地区,明朝行政区划,相当于一个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省、山东省的小部分地区。
为区别于直隶南京地区的南直隶,亦称北直隶,简称北直。南直隶简称南直,是明朝处于南方、直隶中央六部的府和直隶州的区域的总称。为明朝行政区划两京地区之一,区别于北直隶。与今江苏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二省一市相当,与山东、河南、湖广、江西和浙江相接壤。
明朝南直隶属于独立行政区吗?
不是。明朝的南直隶,不是一个行政区。
因为,南直隶没有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在中央的户部、刑部,没有相对应的清吏司;都察院,也没有对应的道御史。南、北直隶的相关业务,所以由其他道御史、清吏司(户部、刑部)分管辖制。
南直隶,它包括了后来的安徽、江苏和上海两省一市,几乎囊括了今天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一带地区。
明朝初期南直隶首府在哪?管辖范围?
明初,直属于南京的地区称为直隶。永乐十八年(1420)迁都北京后,原北平布政司所辖地区也直隶于中央,遂有南北直隶之分。原京师地区改称南直隶,辖区基本保持不变。南直隶的治所在南京城内,也以南京指代南直隶。
明代南京的县级政区大多是沿用元末的县,元末众多的散州也降为县。到洪武二十二年后,南京新设的县寥寥无几。南京与周边布政司的边界除了凤阳府与河南布政司交界处因州县改属在洪武年间发生过大的变动外,其余基本在洪武年间就已经确定下来。
上图明南京示意图
嘉靖二十一年(1542)后,南京有府14,直隶州4,属州17,县***。大致与今天的江苏省、上海市、安徽省辖区一致。
14个府分别是:应天、凤阳、淮安、扬州、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庐州安庆、太平、池州、宁国、徽州。
4个直隶州分别是:徐州、滁州、和州、广德
上图明孝陵
作为朱元璋的故乡,凤阳府的设置受到了极端重视。凤阳府是南直隶面积最大、州县最多的。洪武十三年底,凤阳府共有6直辖县,9州,18州辖县,管辖范围相当于今天安徽省北部、河南东南部、江苏省北部与西部,徐州、滁州等军事要地尽归于其下。
上图凤阳鼓楼
但因凤阳府的管辖范围过大,一些州县距府城较远,事务处理不便。另外,当明朝的统治逐渐稳固下来后,在南京北部控制交通要道之地设置面积如此之大的凤阳府也不利于政权的稳定。所以从洪武七年起,一些州县逐渐从凤阳府中划出,或归周边各府,或改直隶州。洪武二十二年滁州改直隶州后,凤阳府只余下6直辖县、4州、8州辖县,管辖范围大大缩小,但仍是南京下面积最大的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南直隶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南直隶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