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丛兰历史,明朝丛兰历史简介

kodinid 2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丛兰历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丛兰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丛姓最多的地方?
  2. 最早的一副对联是什么?

丛姓最多的地方?

最多的地方山东

丛姓是中国汉族较为典型的姓氏,也是山东半岛和山东省的特色姓氏,还是广泛分布在中国北方的代表性姓氏,约占汉族总人口的0.027% ,以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为始祖,主要在山东半岛(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及中国华北、东北等区域零星繁衍。

明朝丛兰历史,明朝丛兰历史简介-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2014年6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姓氏人数多寡排名中,丛姓在中国的总人口约41万余,排在233位。丛氏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50余村,全国140多个县(市)及日本朝鲜韩国等国均有丛氏后裔。文登丛氏古今出过诸多名流。

明朝威震三边的一品大臣丛兰,清朝著名诗人书法家丛大为,近代牺牲于辛亥革命的“一门三烈”——丛麟洲之子丛琯珠、丛琦珠、丛环珠三兄弟,亚洲女子大力士、两破女子铅球亚洲纪录的体育名将丛玉珍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最早的一副对联是什么?

我国最早的对联有几种说法,但哪一种比较可信,已无从考证。

明朝丛兰历史,明朝丛兰历史简介-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据书记载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面世以来,人们对最早对联的说法似乎有了依据,他在《楹联丛话》自序中写道:楹联之兴,肇于五代桃符。孟昶`余庆’`长春’十字,其最古也。

据《宋史-蜀世家》载:"孟昶每除岁,命学士为词,置寝门左右。并自命笔云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明朝丛兰历史,明朝丛兰历史简介-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种最早对联的说法,就是说明对联起源于(约公元965年)五代后蜀末年

对联是有桃人到桃符演变而来的。

最早见之于文字记载的春联是五代时期,后蜀皇帝孟昶亲自在桃符板上题写的: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见之文献记载最早的楹联是北宋初期,也就是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即(***7年),上海龙华寺碧波亭上的一副:

三千里外一条水,

十二时中两度潮。

据说此联是龙华寺一僧人之作。


当时江南吴越忠懿王钱俶,建立龙华寺时,寺僧契盈侍候钱俶游碧波亭时,钱俶见初潮后的黄浦江,水域辽阔,舟船畅游感慨地说:“吴越去京师三千里,谁知一水之利如此!”于是,寺僧契盈结合钱俶的感怀之语,就在碧波亭的柱子上题写了这副文献记载最早的楹联!

对联,从其发展史来看,萌芽于律诗形成(唐朝初期)之前,经唐、宋、元、明历朝的发展,鼎盛于清代。

据说,对联,最早以春联的形式出现的,而春联则是从“桃符”转化而来的。桃符产生在秦代前后,在两块深红色的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或画上两个神像,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随着骈文的出现和律诗的定型发展,“桃符”在内容上也产生了变化,形成了对偶的“桃符诗句”,这便是对联的最早雏形。

对联究产生于何时何人,众说纷纭。多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五代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最早出现的对联。

但是,据谭嗣同考证,南梁时代文学家刘考绰罢官不出,自题其门曰:“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聊。”其三妹续曰:“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这虽是诗,但语句骈俪,又题在门上,故可堪称对联面世之首作。这要比孟昶的对联早约四百年。

最早的春联,出自后蜀皇帝孟昶,初名孟仁赞,字保元,祖藉邢州龙岗,今(今河北省邢台市)生于太原,后蜀高祖孟知祥三儿子,五代十国末代皇帝(934年一965年)。

孟昶在位时,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广开言路,让臣子进言,有一天,命大学士在桃符上刻题,悬挂自己的寝室门外,但是大学士的题诗,令他不满意,于是自己写了十个字,这个春联就是,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写下了此对联,是历史最早的记载,后来人们不挂桃符,每年春节,在门口贴起了对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丛兰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丛兰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对联 桃符 丛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