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了解明朝历史简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了解明朝历史简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的对外政策是怎样的?又该如何理解闭关锁国是从明朝开始?
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武装走私和劫掠骚扰。
为防备沿海奸民和他们勾结,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片板不得下海”禁止百姓私自出海。
明成祖时期,为了追击建文帝派郑和下西洋,也仅仅是和海外各国进行官方的“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能出海。
后来,成立市舶司也是***设立了专门接待来访使者的,除了朝觐皇帝外,是允许商人进行固定规模的通商的。
到了清乾隆年间,完全开始“闭关锁国”。
圣旨明令规定除广州外,停止其他一切对外贸易,这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口通商”。
虽然清的闭关锁国相比于明来说,更加严格、封闭,但是在对待对外贸易的方面,却是和明一脉相承的。
1、明初严禁政策
朱元璋确立的对外政策有两大基本原则:一是努力营造以“厚往薄来”为特征的朝贡贸易体制下的睦邻友好关系,二是严禁中外商民自由贸易。
永、宣时期的郑和下西洋,建立南洋及印度洋地区的和平秩序,以吸引更多的国家前来朝贡。
3、明朝中后期稍微放松时期
明中叶后,东南沿海居民生存压力不断增大,违禁甚至武装下海者日趋增多,在此压力和朝贡贸易越来越难以维持的情况下,明廷不得不在隆庆时有限度地允许东南沿海人民出海贸易。
扩展资料: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53964
在华夷之辨作为对外政策之后,朱元璋认为明朝只需要处理国内事宜,然后等待周边的小国家前来朝贡,并且要在边境上做好防御,防止这些小国家以下作乱,这些做好了就足够。
明成祖朱棣以武力夺取皇位,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朱棣更为主动一些,在位期间曾经派遣郑和下西洋,像海外诸国宣传中原王朝的强大,并且要求这些国家前来朝贡。
明仁宗皇帝时期,明朝的对外政策又延续了明太祖时期的风格,各类海外拓展活动都下令停止,有前来进贡的使节也派人护送回国,明朝又回到了以前守备为上的政策。
明朝的对外政策主体分三个阶段:
1.明太祖朱元璋时期
朱元璋认为边境都是小国,可以作为附庸,但也是祸患,所以既要联系也要严防。所以制定了两个对外基本原则:一是努力营造以“厚往薄来”为核心的朝贡贸易体制下的官方睦邻友好关系;二是严禁中外民间自由贸易,防止不安全隐患(倭寇横行、蒙古间谍)。
2.朱棣时期的积极对外
朱棣坐上皇位后,编撰永乐大典,弘扬其文治武功,积累民望和朝望,不排除寻找朱允炆下落,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与外界联系和贸易往来,强大船队,一方面与当地贸易,一方面打击海盗,维护了南洋和印度洋海域安全,吸引更多的国家前来朝贡。
3.明中后期变化
郑和七下西洋,随着郑和离世,国力的消耗,支撑不起继续海航,加上东南沿海倭寇横行,甚至有的当地土匪地主与倭寇勾结,因此开始实行严格海禁政策。随着明中后期剥削加重,百姓生活困难,有一部分百姓武装下海到南洋贸易,明朝根据情况又稍微放开。
明朝统治者虽然***取闭关锁国,但对于一些先进技术是***取积极学习运用,比如火器的使用,明朝工部和兵部有专门人员研究火枪和火炮,不但进口,还自己研究改进。
与明朝不同的是,康熙虽然接触西方技术,但只是自己看学,却杜绝臣子和士子学习和研究,唯恐被人运用推翻自己。
因此,明朝的闭关锁国并不是完全意义的闭关锁国,只是一种被动防御外敌的选择。而清朝的闭关锁国是结结实实的闭关自缚。
明朝的对外政策,是通过朝贡体系来完成,明朝自认为是天朝上国,把来往的其他国家,都作为“附属国”的地位来交往。
外国供奉的来朝贡品,经济价值都有限,而明朝的赏赐品,价值都远超出外来国贡品的经济价值。明朝通过这种政策,吸引外国来朝贡。
郑和下西洋后,实施海禁,北修长城,闭关锁国,这其实是一种进攻战略。因为此明朝的生产力水平与科技水平高于周边国家,甚至在全球都是领先水平。
明朝通过闭关锁国,可以避免科技被外国学到,也避免粮食、铁器、盐巴等战略物质流入外国,尤其是蒙古。通过闭关锁国来摧毁蒙古的经济,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闭关锁国,始于明朝。谁知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葡萄牙与西班牙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占领了大片殖民地,引爆了商业革命,荷兰人引爆了技术革命,英国人又引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而明朝实行闭关锁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与商业革命。
清朝中前期的闭关锁国,又错过了技术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果鸦片战争中被吊打。
直到1861年,清朝开启洋务运动,才奋起直追……
大明王朝统治中国276年,对中国有哪些贡献?
明朝朝对中国文明的贡献非常至多,无法枚举,只能略书一二,顺序不分先后。
1,定都北京,天子守国门,彻底结束了北方草原民族对汉族的威胁。这是意义巨大的。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的骚扰,说白了就是打劫,咱们家里有钱,位置靠南有长江黄河,又又善于经营。游牧民族的骚扰有单纯打劫等我因素,也有一部分是为了生存。为了生存的像鲜卑孝文帝,今入中原会好好经营,并像汉文化靠近。但是很民族仅仅停留在打劫的层面。不光北方,东边的日本也是。都是钱闹的。
2,经济成绩。完成了中国文明经济成就的最高峰。GDP占全球的百分之七十。西班牙殖民南美洲获得的黄金白银都流通到了明朝。他们打劫来的钱买了我们的产品。使中国的白银储备量在明朝以几何级数增长。
3 政治成就,万国来朝。经济基础决上层建筑。因为明朝经营的成功,中国的粮食,生活用品大丰收抹茶退出中国历史,就是因为茶叶的大丰收,不需要喝茶那么节省。见微知著,这仅仅是一个方面。经济上的富庶,带了国际政治上的巅峰状态。
4科技方面,火铳最为常备武器运用到了战争中。因为明朝按船只数量征收关税,明朝的船越早越大,早就超过目前已知体谅。郑和七次下西洋就是这么个过程。
5文化成就,明朝皇权集中的最高峰,也是文人治国的最高峰。中国的文人政治,儒教学术“理学”存天理灭人欲被发扬光大三不朽圣人王阳明的“心学”也由次诞生。
总得来说明朝作为当时,文化经济科技政治在全球的老大,对中国的贡献是巨大的。清朝的方式,是典型的落后文明统治先进文明。就像秦朝灭六国。野蛮战胜文明。劣币驱良币。重视武力建设,是对中国文明最大的提醒。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是封建王朝达到鼎峰的时代。大明朝统治中国276年之久(我前一段时间回答了大清对历史的贡献,大清统治中国也是276年,历史有时真是惊人的相似呀。),对中国甚至[_a***_]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主要从中国在明朝时期的世界之最来回答这个问题:
1、人口世界第一。
明末清初,战争频繁,大部分人都无家可归,但史料记载,当时中国人口达到5000万,所以保守估计当时明朝总人口在7000万以上,当时全世界人口不超过4亿,所以,明朝绝对人口世界第一。
2、矿产量世界第一
明朝的铁产量是宋朝2倍多,万历年达到9000多吨。后来的200年间,没有任何国家超过这个记录。
3、白银占有量世界第一
西方的一些国家通过丝绸之路,从中国买大量的丝绸、瓷器、茶叶。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有史料记载,当时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银都在中国。
4、军队数量世界第一
有记载,明初,明朝有200万军队分布在全国各地。把整个欧洲的军队加起来也没这么多。
5、军工业、军队装备世界第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了解明朝历史简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了解明朝历史简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