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极简唐朝历史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极简唐朝历史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十四史中关于魏晋南北朝的史书?
东汉魏晋南北朝史书笺释(1版1印 2500册) 东汉魏晋南北朝史书笺释(1版1印 2500册) 作者:方一新 出版社:黄山书社 类别:历史 出版时间:19***-10-01 印刷时间:19***-10-01 上书时间:2008-04-12 开本:32 页数:209 页 两汉魏晋南北朝史书词语考释--《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首推《世说新语》 这可比收入廿四史的正史精彩的多,《世说新语》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小说了(鲁迅先生语),魏晋风度在这里一览无遗。
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
唐朝几任皇帝集全国之力都没有把河北三镇平定,为什么朱温就能?
抱歉,这个问题是伪问题,因为朱温并没有把河北三镇真正地平定。
河北三镇:魏博、卢龙、成德
先看魏博军(天雄军),天雄军节度使罗绍威因为惧怕牙兵骄横,与朱温里应外合干掉了他们,但也因自身实力的削弱不得不依附于朱温,姑且算平定了魏博。
但成德军王氏一直传了五代,最后一人成德军节度使王镕虽然名义上依附于朱温,但在他自己管辖的镇、赵、冀、深四州,还是可以以节度使、赵王的名义为所欲为,跟他的祖先在唐朝时一模一样。
而且后来还投降了后唐庄宗李存勖。
所以,成德镇,朱温没有平定。
再看卢龙镇,刘仁恭父子自唐末割据卢龙,对朱温也是听调不听宣,甚至两者还大打出手过好几次,都是平手,所以卢龙镇,朱温也没有平定。
还是李存勖派遣周德威打下来的。
综上所述,朱温只是勉强平定了魏博一镇,对于成德、卢龙根本没有办法,跟唐代对三镇是一样的。
因为大唐烂而朱温不烂啊!
朱温做人是另一回事,作为开国之君能力绝对没问题,称得上当时最好的武将之一(加之一是因为同时代有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和杨行密)。人家久经沙场征战一生,有人不服?打服了就是。一次打不服?那打两次好了。
你知道***怎么看待朱温的吗?
“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这个评价不是一般的高!
当然,朱温成就不如曹操高,可他起点也不如曹家。他的诺大地盘靠他知人善任建设好根据地,然后合纵连横一步步打下的。
所谓河朔三镇,指唐朝时卢龙(幽州)、成德、魏博三镇,因属于河北道,又在黄河以北,故史称“河北三镇”或“河朔三镇”。河朔三镇在中晚唐时期是朝廷最为头痛的存在,他们时叛时降,俨然独立王国。
唐朝中央***曾经试图使用军事手段解决三镇问题,但因为朝廷直接掌握的兵马和财源都非當有限,所以只能借力效忠朝廷的藩镇来攻打三镇。这些被当枪使的藩镇很清楚自己在被当枪使,也知道兔死狗烹的道理,所以一来他们对三镇有着兔死狐悲之感,并不愿真心剿灭三镇,二来他们也有养寇自重的心理,三镇越强大他们的价值也就越大,当然不希望三镇被灭。而三镇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时,也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所以,一方受到攻击,另两方就会派兵支援,因此唐朝对三镇的几次军事打击都未见成效。
唐朝灭亡后,朱温战据了中原,李克用占据了河东,这两个强大的军事力量分布在三镇的周边,三镇不能像以前那样只对付唐朝一家,现在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但到底是联合朱温对付李克用,还是联合李克用对付朱温,三家的意见并不一致,所以三镇的联合开始破产,最终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并且,因为三镇倒向的阵营不同,三镇之间还经常互相讨伐,使得相对于朱温和李克用本就实力处于下风的三镇更加衰弱,所以他们最终的命运只能是被各个击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极简唐朝历史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极简唐朝历史简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