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汉王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汉王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朱高炽不砍掉汉王?
先皇刚刚驾崩,朱高炽储位尚不稳定,若是此刻开战,凭借汉王在军中的影响力,也许真能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而朝廷早就被多年战争耗尽了国库,想打也打不起来,况且,即便是和汉王一战,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将不计其数,大明朝也许从此便会一蹶不振!

朱高炽完美的避开了汉王的锋芒,汉王不是说要清君侧吗?那就把他认定的佞臣给送去,看你杀还是不杀?杀了,汉王没有了出兵的理由,自然名不正、言不顺,而不杀也麻烦,给你清君侧的机会你不要,到时候就是司马之心了!

接着,朱高炽派儿子南下,稳定江南粮仓,保证了朝廷钱粮的补给,顺便说降南方诸王爷,使得他们不被汉王所收买,以此拖下去,时间越久对朝廷越有利,朱高炽可谓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用时间瓦解了敌人的锋芒
第一,因为朱高炽和朱高煦,也就是汉王。一母同胞的兄弟,如果作为皇帝的朱高炽,不经审判,也不经法律程序。就砍了自己的亲弟弟的话,会影响自己的统治同时朱高炽的统治时期特别短。儿子继位了十个月,就因为糖尿病和肥胖症病死了,所以他根本没有机会砍掉汉王啊。所以他这就是他不砍掉汉王的原因。
明朝朱瞻基是在汉王死后多少年后死的?
九年以后,朱瞻基是1435年死的,汉王朱高熙是1426年死的
朱瞻基刚当上皇帝,汉王朱高熙就起兵造反,但很快被平定,朱高熙也被抓住,带回北京囚禁,后来,宣宗去探视朱高煦,却被朱高煦故意绊倒。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将大缸顶起。宣宗又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内。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也全都被杀。
汉王生母?
仁孝皇后徐氏,生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明成祖朱棣原配皇后,明朝开国功臣、中山武宁王徐达长女,她天资聪颖,幼年时便贞洁娴静,喜欢读书,有“女诸生”的美誉。徐氏自幼入宫,选在燕王朱棣之侧,洪武九年(1377年)正月被册封为燕王妃,深得孝慈高皇后喜爱;洪武十三年三月,随朱棣就藩北平,夫妻情深,王府内政肃然;建文元年七月,靖难之役爆发,徐氏镇守北平参与军务,使朱棣无后顾之忧;建文四年十一月(1402年)被册立为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崩于南京,十月上谥号曰“仁孝皇后”。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葬于长陵。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明仁宗上仁孝皇后尊谥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升祔太庙。
朱棣汉王生母?
朱棣的儿子汉王的生母是仁孝皇后徐氏。
仁孝皇后徐氏,生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明成祖朱棣原配皇后,明朝开国功臣、中山武宁王徐达长女,她天资聪颖,幼年时便贞洁娴静,喜欢读书,有“女诸生”的美誉。徐氏自幼入宫,选在燕王朱棣之侧,洪武九年(1377年)正月被册封为燕王妃,深得孝慈高皇后喜爱;洪武十三年三月,随朱棣就藩北平,夫妻情深,王府内政肃然;建文元年七月,靖难之役爆发,徐氏镇守北平参与军务,使朱棣无后顾之忧;建文四年十一月(1402年)被册立为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崩于南京,十月上谥号曰“仁孝皇后”。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葬于长陵。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明仁宗上仁孝皇后尊谥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升祔太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汉王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汉王的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