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历史起源与发展史简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隋朝历史起源与发展史简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朝起源?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是五胡乱华之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年的大分裂,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统一。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北周覆亡。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西安)。因为隋文帝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隨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即位后立国号为“隨”,但其认为“隨”字的“辶”有忽走忽停不稳定的意思,恐不祥,于是他去掉“辶”,以“隋”这个新字作为王朝名。
隋朝时陈国由来?
陈是陈朝(557年-589年),史称南朝陈、南陈,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霸先代梁所建立的,都建康(今南京),控制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地区。隋灭陈之战是南北朝末期的统一战争。580年北周宣帝去世后,权臣杨坚于隔年废北周静帝自立,建立隋朝,即隋文帝。在安定内部、解决北方突厥的外患以及并吞西梁后,隋开皇八年(588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在隋统一战争中,隋文帝杨坚命令晋王杨广统率水陆大军50余万,攻灭江南陈朝的大规模渡江作战。
此役逼降陈后主陈叔宝,陈亡。并陆续招降三吴、岭南等地区。隋文帝完成了大一统,成功结束纷乱近400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科举制度开始于历史哪个朝代?
大家好,我是千书入道。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王朝历经了1000多年,开始于隋炀帝时期,大家都知道以前的中国选举官员是怎么选举的?最开始的时候是举孝廉,谁孝顺谁就可以当官。东汉以前的墓都富得流油啊。跟这个有很大关系。恨不得把三分之二的财富都埋在地下。
后面又是九品中正制,谁有背景谁就当官。
再到隋朝的时候,隋炀帝为了制约士族(贵族)的势力,开创了科举制度。不过科举制度真正大兴还是在唐朝。
当然科举制度为中国的平民阶层提供了上升渠道,在当时是很先进的。
科举分为县试,乡试,会试,殿式。
县试是在各县府举行,考起秀才。
乡试是在各府州举行,考起举人。
会试由礼部举行,每三年举办一次。
科举制度起于隋朝时期,终于清末,是1300年年间,国家取士大典,网罗天下英才为朝廷所用。
科举制度产生之前,实施的是魏晋时期创立的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最大的特点是门第阶级森严,出身是做官的第一要素,所谓上品无寒士,下品无高门,投胎真正成了一门学问。生于士族大阀,这一辈子***得坐骏马得骑。生于寒门,就自求多福吧。
经过三百年战乱,隋文帝一统江山,天下平定,为加强中央集权,网络底层英才,隋炀帝创立了科举制。李唐代隋以后,保留了科举制度,并发扬光大,并最终成了之后1300年国家取士最重要的手段。
科举制度,又称科举,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持续了1300多年。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科举萌发于南北朝时期,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创建于隋朝,自隋唐科举制度确立以来,平民通过读书考试获取入仕机会,基本就是靠科举。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据史载,开皇三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应为开皇七年(587年),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炀帝大业三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叫试策。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这个变化有过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对于科举的开创,史学界有异议。历史学家俞大纲、唐长孺、何忠礼、金铮等认为唐朝开创了科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历史起源与发展史简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历史起源与发展史简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