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唐朝历史背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行书唐朝历史背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草书、楷书的起源什么年代?盛行什么年代?特点是什么?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代, 也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的全盛时代和鼎盛时代。唐朝在楷书艺术上成就之高, 楷书大家之众, 楷书佳作之富, 流派之多, 影响之深,在古代书法史上都是空前的。
行书兴起于东汉末年是介于?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约出现在东汉末年。行书的名称始见于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一文:“魏初,有钟(繇)、胡(昭)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 行书正因其行云流水、书写快捷、飘逸易识的特有艺术表现力和宽广的实用性,从产生起便深受青睐、广泛传播。行书历经魏晋的黄金期、唐代的发展期后,在宋代达到了新的高峰,于各种书体中逐渐占居主流地位。 纵观漫长的书史,篆书、隶书、楷书的发展都存在盛衰的变化,而行书则长盛不衰,始终是书法领域的显学。历代书法大家共同书写了行书发展辉煌灿烂的历史。
草书历史悠久,唐朝时期的草书代表人物是谁?
草书的代表人物是怀素和张旭。张旭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或“颠张狂素”)。
一、张旭
张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
二、怀素
怀素(737-799年),俗姓钱,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书法率意颠逸,千变万化,法度具备
在行书发展史上有哪些艺术流派?
我是一人。为什么要用西方思维论述我们的书法,不要用艺术流派套用书法 。
最近书法很多都加上艺术这个词,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包容性很高。但是现在有一些人打着”书法艺术“在骗人和糟蹋书法,我个人觉得还是单单说书法比较好。
东西方文化有差异,西方的艺术理论和艺术评论确实有值得思考的优点,但是书法还是不要用”西方的语言“。
说回书法,说回行书,行书的分类只有两种:王羲之一脉和非王羲之同归一类。
行书流派其一:王羲之一脉。
书圣王羲之对行书的影响力,非常非常非常的巨大。首先因为有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行书卷最高水平。
其次有行书最好的”教材“《集王字圣教序》,注意《集王字圣教序》任何阶段都适合学。
中国行书最早出现于汉代,发展到魏晋时期趋于成熟,后经历代书法家不断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王羲之和王献之开创一代书风,继而先后出现了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新派行书、宋代苏轼为代表的尚意书法、宋元时期的赵孟頫和明朝后期的董其昌行书,以及明清时期以祝允明、何绍基等书法家为代表行书,至此,在我国行书发展史上形成了五个流派:
一、王羲之、王献之开创的“二王”行书。
(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兰亭集序》)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是中国行书史上第一个流派的开创者,他于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与友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上饮酒作诗时,将友人诗赋揖成一集并作序而写的《兰亭集序》,被宋代书法大家米芾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历代书法爱好者奉为书界极品。其子王献之在继承发扬了父亲书法技艺的基础上,将父亲用笔内敛的风格创新为外拓笔法,使之成为可与其父并肩的中国行书奠基者。
二、唐代颜真卿的新派行书。
(颜真卿的《一行帖》)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在二王行书的基础上,将王羲之纤瘦妍媚的笔画改为肥腴雄壮,将王羲之的指力运笔改为腕力运笔,创立了新派行书。
三、以苏轼为代表的宋代尚意书法。
(苏轼行书作品《归去来兮辞》)
苏轼是宋代尚意书法的领袖人物,他主张“书,无意于佳乃佳”、“天真烂漫是我师”的主张,崇尚个性张扬,挥洒自如的书法风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唐朝历史背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唐朝历史背景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