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和启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和启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你认为从哪些方面?
首先我们先要了解隋朝是怎么灭亡的。
隋朝是继秦朝以后,又一次将天下一统的朝代,可是跟秦朝一样,都是二世而亡。
而且隋朝将天下一统以后,也是大兴人力和财力,修建了东都洛阳城,还有流传千年的大运河,甚至发兵百万三征高句丽。这些都在当时,让人们付出了很沉重的代价和谣役。
唐太宗登基后,***取了与民休息,减租减息。让人民得到了安宁。同时他又***用贤臣,让政治清明。人民逐渐从战争的阴霾中走了出来。
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注重什么?
(1)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唐太宗“以人为镜”,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
(2)如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不断进步。
唐太宗从隋亡吸取的最重要的教训是: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是舟与水的关系。
唐太宗在位期间,君臣关系融洽和谐,契若金兰,为后世推崇。这主要缘于唐太宗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头脑清醒,心胸开阔,从谏如流,善于自省。盘圆水圆,盂方水方。因为皇帝闻过则喜,言者无罪,故臣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唐太宗对君臣关系多有论述,归结为三点:其一,君臣关系是鱼水关系。其二,君臣应尽责求治。其三,君臣应肝胆相照。在他诚心诚意地倡导和鼓励下,贞观时期谏臣盈廷,有记载向唐太宗进谏的就有30余人。
刘洎、岑文本、王珪、褚遂良、马周、虞世南等多能面折廷争,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和批评。***粘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
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并且对谏言者常予以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帝风端正,是君臣和谐的基石,而君臣和谐又对社会和谐起到了引领作用。
扩展资料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杰出的军事家,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最终统一中国。后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让位,李世民即位。
李世民即位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
唐朝的兴亡过程,对你有何启示?
一定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开元盛世既是唐朝鼎盛时期,也是唐朝由盛到衰转折点!唐玄宗既把唐朝推向了全盛,也把唐朝推向了深渊!所以任何个国家或个人,要时时警醒,保持冷静理智头脑,胜不骄,败不馁!
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败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盛世也要居安思危、做事要善始善终。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和启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和启示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