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上真实的隋朝大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历史上真实的隋朝大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灭陈统一全国的过程?
隋灭陈之战是南北朝末期的统一战争。580年北周宣帝去世后,权臣杨坚于隔年废北周静帝自立,建立隋朝,即隋文帝。
在安定内部、解决北方突厥的外患以及并吞西梁后,隋开皇八年(588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在隋统一战争中,隋文帝杨坚命令晋王杨广统率水陆大军50余万,攻灭江南陈朝的大规模渡江作战。
此役逼降陈后主陈叔宝,陈亡。并陆续招降三吴、岭南等地区。隋文帝完成了大一统,成功结束纷乱近400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肝腹水患者隋大军现在还好吧?
还好,隋大军活着。
《生命缘》是首个将医疗纪实节目的触角延伸到急诊室、抢救室、手术室等处的纪实片。而隋大军是纪录片的一员,患有肝硬化,50斤的腹水,就像一颗巨大的定时***,严重压迫着隋大军的心脏和肾脏,一旦腹水再增量,男子全身多脏器功能将会极速衰竭,随时都会失去生命。最后经过医生的医治,成功在死神的手里抢过来。
列举隋朝重大事件?
1、隋灭陈之战
隋灭陈之战是南北朝末期的统一战争。580年北周宣帝去世后,权臣杨坚于隔年废北周静帝自立,建立隋朝,即隋文帝。在安定内部、解决北方突厥的外患以及并吞西梁后,隋开皇八年(588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
在隋统一战争中,隋文帝杨坚命令晋王杨广统率水陆大军50余万,攻灭江南陈朝的大规模渡江作战。此役逼降陈后主陈叔宝,陈亡。并陆续招降三吴、岭南等地区。隋文帝完成了大一统,成功结束纷乱近400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公元七世纪初隋炀帝统治后,迁都洛阳。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隋炀帝于公元603年下令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又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今淮安市)约1000公里长的“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再于公元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当时的对外贸易港)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了改造。这样,洛阳与杭州之间全长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3、科举制度。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正式设立分科考试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自此选官不问门第。科举制度初期设诸州岁贡,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与明经科的考试,大业二年(606年),隋炀帝增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
真实的冷兵器战争是怎样的?真的是几十万大军在一起缠斗吗?
古代战争,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发生全军缠斗的情况,往往都是初战失利以后,全军溃退,被敌人追杀,大部分人实际上都是在溃败逃跑的路上被追杀的。
比如,原山西宣大总督卢象升的弟弟,卢像观,在清军南下的时候,组织数万人抵抗,反攻宜兴。结果清军填河强渡反攻,数万人崩溃,只有300精锐坚持抵抗,四面都是清军,最后战死。
比如,明军方国安以10万大军为主力,***其他明军防御钱塘江。但是,清军大炮日夜不绝轰击,明军士气低落。随后清军渡江,当时记载“勇甚;身被重甲,负矢三百,长戈、短刀俱备。及已渡,浙兵弃辎重无算。”
郑成功以10万精锐北伐,当时记载军容严整“前队长鎗,次团牌;第二阵倭铳。后面一队五色旗,第二队蜈蚣旗,第三队狼烟,第四队铳,第五队大刀末后。”
但是在南京城外,4000清军突然反攻,奔马射箭,明军大将甘辉身中三十余矢,力不能支,乃走。郑成功10万大军崩溃。记载“勇锐多投江死者;举其甲,重四十斤。检尸,得四千五百人”。也就是说光是明军重甲步兵淹死在河里的就有4500人。
无论上万人战斗,还是几十万人战斗,基本上都不会发生,所有人都发生缠斗的战况。绝大部分都是一方快速崩溃,而结束。剩下的就是一路追击,轻松追击斩杀,已经心理崩溃,毫无组织的对手了,这一点在土木堡之战,隋朝百万大军征高句丽和淝水之战,最为明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真实的隋朝大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真实的隋朝大军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