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行政区划变迁隋朝时期,历史行政区划变迁隋朝时期

kodinid 4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行政区划变迁隋朝时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行政区划变迁隋朝时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隋唐时期是否有省份的划分?
  2. 隋朝统一全国的范围?
  3. 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

隋唐时期是否有省份的划分?

隋唐时期,不是以省份来管理的,实行郡、州、县、道、府等行政划分。

隋朝行政区划 隋文帝末年,全国有2***州1348县。至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仿效汉制,又设郡制,分全国为***,实行分部巡察(监察区),对郡县进行整编和并改,以适应其政治需要。至大业四年,全国有190郡、国,1255县。

历史行政区划变迁隋朝时期,历史行政区划变迁隋朝时期-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到了唐朝初年,又将郡改称为州。当时有300多个州,由于朝廷难于管理,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将全国分为十个道。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改为15道,设置***访处置使,相当于汉武帝时的刺史。另外,玄宗以后,还将一些地位特殊的州改称为府。至唐末共有十几个府。安史之乱以后,形成了以掌兵权的节度使作为地方行政长官的制度。一个节度使管几个州,其辖区也叫道,形成了道-州-县***行政区划制度。全国分为40多个道,每道少则2、3州,多则10多州。

隋朝统一全国的范围?

  隋国土为840万平方公里

  国土范围

历史行政区划变迁隋朝时期,历史行政区划变迁隋朝时期-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东北地区边界固定在辽河一带。在北方到五原、定襄等阴山以北之地。西域地区取得青海一带领地,深入青海湖及西域东部。西南地区设南宁州总管府于味,南方设置比景郡、象浦郡、海阴郡等三郡。

  行政区划

  隋朝行政区划隋朝行政区划有两次重大变化。隋文帝基本统一天下后,鉴于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州郡县***制已经混乱不堪,废除天下郡置,改为州县二级制。隋炀帝继位后,不久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全国190个郡,1255个县。隋朝后期把洛阳东都

历史行政区划变迁隋朝时期,历史行政区划变迁隋朝时期-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江都(扬州)、余杭杭州)、巴陵(岳阳)、新安(歙县)、彭城(徐州)、梁郡(商丘)大致位置,并不完全重合,仅作参考。

  古雍州地:京兆、冯翊、扶风、安定、北地、上郡、雕阴、延安、弘化、平凉、朔方、盐川、灵武、榆林、五原、天水、陇西、金城、抱罕、浇河、西平、武威、张掖、敦煌、鄯善、且末、西海、河源

  古梁州地:汉川、西城、房陵、清化、通川、宕渠、汉阳、临洮、宕昌、武都、同昌、河池、顺政、义城、平武、汶山、普安、金山、新城、巴西、遂宁、涪陵、巴郡、巴东、蜀郡、临邛、眉山、降山、资阳、泸川、犍为、越巂、牂牁、黔安

  古豫州地:河南、荥阳、梁郡、谯郡、济阴、襄城、颍川、汝南、淮阳、汝阴、上洛、弘农、浙阳、南阳、清阳、淮安

  古兖州地:东郡、东平、济北、武阳、渤海

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原因及措施?

隋文帝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其作用在于巩固统一,为后世的行政制度奠定了基础。

  (一)隋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一是进行政治改革,中央官制上废除不合时宜的北周六官,确立三省六部制,即设内史省负责决策,设门下省负责审议,设尚书省负责执行,而尚书省下设吏、民、礼、兵、刑、工六部;地方官制则“存要去闲、并大去小”,将原来比较混乱的地方官制从州、郡、县精简为州、县两级,撤消境内500多郡。同时,裁汰了大量的冗官,将一些郡县合并。大大节省了***的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二是进行经济改革,推行均田制,编制“定簿”整顿户籍;设置粮仓;统一了币制,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三是进行军事改革,对府兵制度的改革,***取“寓兵于农”的制度。

  (二)隋文帝改革的作用。隋文帝改革的主要作用,在于统一全国后,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使连续三百年的战争得以停止,全国安宁,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秦始皇创秦制,为汉以后各朝所沿袭,隋文帝创隋制,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秦隋两朝都有巨大的贡献,为后世的行政制度奠定了基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行政区划变迁隋朝时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行政区划变迁隋朝时期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隋文帝 隋朝 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