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火炮历史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火炮历史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大炮的炮弹可以炸开吗?
答案是肯定的!
这种会爆炸的弹丸最早是由咱们中国人在公元1000年前后(宋朝)随着火药的发明而出现的。它后来也成为榴弹(手榴弹)的始祖。
早期榴弹的典型设计是在一个中空的金属容器中填满火药,外接一根油绳。士兵在使用时,只需点燃油绳,然后尽快将榴弹投掷出去即可。当金属容器落入敌军阵中时,油绳燃尽,点燃火药,火药爆炸以杀伤敌军。这种原始的会爆炸的弹丸(手榴弹)直到18世纪才逐渐被人们摒弃。因为在当时的战斗模式中,榴弹并不十分有用,其简陋的设计又使得它在使用时非常危险,弄不好就会误伤自己人。
而当真正意义上的“炮”在元朝末年出现之后,炮弹的技术发展也随之加快。
火炮发明之初所使用的炮弹通常是实心的铁丸或铅丸,靠弹丸直接撞击敌人的人、马、车辆等来达到杀伤效果。但到了明朝初期(靖难之役)时,就出现利用炮弹爆炸后所产生的飞溅破片及高温射流杀伤敌军的新式炮弹——“开花弹”。
明朝“开花弹”的原理跟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榴弹、榴散弹很近似。当然工艺没有现在的那么精致和先进。明朝的(老式)开花弹是带有战斗部(火药)的炮弹,但它没有先进的引信,用来引爆的引信通常为一根中空的芦管,内置药捻,装填前根据所要射击目标的距离裁剪相应长度。
在发射“开花弹”时,先从炮口点燃炮弹上的引信,然后再迅速点燃火门上引信(引爆炮膛内的发射药)将“开花弹”射出。
火炮的发展历史是从明代开始的吗?
准确的说宋朝最早出现了大“石包”,南宋末年蒙古人使用的“***炮”也是“石包”而非炮。
真正意义的炮,在中国出现于明中期,是铳的放大版,同时期日本制造的“大筒”也是此类。同时期仿制葡萄牙船只上搭载的火炮成功后,中国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大炮,属加农炮。
现存世界上最早的火炮是元朝的铜火铳。所以中国最晚应该是元朝拥有火炮的。历史记载元宋襄樊战役的时候,元朝用了一种叫做“佛朗机”的火器,应该是火炮的雏形(虽然我没有查到确凿证据证明其是火炮,但是这种东西杀伤原理和火炮一样,都是通过弹丸远距离杀伤)。到了明朝的时候有一种火炮也叫佛朗机,我据此认为,佛朗机其实实质至少是火炮雏形。因此,中国最早应该在元朝就有火炮。
现在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最早火炮是元朝至顺3年(1332年)所造,是世界上已知现存最早的被认定的火炮(给你找了一幅图)长35.3厘米,口径10.5厘米,尾底口径7.7厘米。重6.94公斤。1935年发现于北京市房山云居寺,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这是中国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火铳。铳口外张似酒盏,故名盏口铳或盏口炮。铳身刻有“至顺三年二月十四日,绥边讨寇军,第三百号马山”19字。此铳形体较大,应置于架上发射。
此外,在我国出土了西夏时期的火铳,但是由于结构简单,口径较小,目前还不能认定为火炮
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明之一!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常常用硝石、硫磺、雄黄、雌黄等原料。而这些原料放在一起加热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发生猛烈的燃烧甚至发生爆炸。在这过程中,人们就发明出了火药。在《诸家神品丹法》所引《孙***丹经》内的“伏火硫磺法”,一般认为是现存最早的***。但是,在这一时期人们关于火药的还只停留在对其性质的认识和对其危险性的防避上。到唐末五代时期,火药才成为人们自觉的和有意识的研究对象,并从炼丹家的丹房里传入军事家的手中,成为战争的工具。
北宋前期,人们主要是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制成燃烧性火器,如《宋史·兵志》记载,宋太祖开宝三年,“兵部令史冯继升等进火箭法,命试验”。开宝八年,宋军用火箭、火炮与南唐作战。这一时期的火器虽以燃烧性为主,但人们对火药的爆炸性也有一定的了解。如霹雳火球是火药拌和瓷片装入二三节的干竹节,然后用纸壳包住,这样在燃烧的同时能产生出霹雳般的响声。北宋后期又制成威力更大的霹雳炮。据《宋史》记载,宋与金的战争中就多次使用这种霹雳炮。这一时期,更具代表性的是还出现了管型火器。南宋绍兴二年,陈规用“火炮药造下长竹竿枪二十余条”。这种长竹竿枪,用竹子做枪筒,内装火药,临阵点放,可喷出火焰,烧毁目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火炮历史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火炮历史简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