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编年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编年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通鉴纪事本末》主要有何内容?
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的历史著作。一百四十二卷。作者南宋袁枢(1131~1205),字机仲,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袁枢精研《资治通鉴》,苦其浩博,难以寻究史事终始,于是根据《通鉴》旧文,区别门目,以类纂辑。每事各详起讫,自为标题;每篇各编年月,自为首尾。起自《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征淮南》,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事,概括为二百三十九篇。另有六十六事,附于各篇之后,总计大小三百零五题。去取剪裁,颇为精密。但内容皆属政治、军事,经济方面很少。宋以前史书只有编年、纪传两体,各有短长。编年体以年为经,“或一事而隔越数卷,首尾难稽”;纪传体以人为主,“或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袁枢于两体外,创立纪事本末一体。这种体裁因事命篇,不拘常格,与现代史书的体裁颇为接近,是对历史编纂学的一个重要贡献。该书成于淳熙元年(1174),三年,初刻于严州郡学。明末,张溥于袁书各篇之后加入自己的评论。流行版本有中华书局本。
什么是编年体史书?
通俗讲是指在某年,各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
编年体编写史书的好处是可以帮助读者按照时间顺序理清某年发生的各种重大事情。缺点是对所发生事情的描述是片段化,支离破碎,不完整。因为有的事情从发生发展到结束要经过许多年!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例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竹书纪年》《汉纪》《后汉纪》《国榷》等。[1]因为编年体是中国古代历史最为悠久的史书文学体裁,故《隋书·经籍志》称之为“古史”。
让小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哈哈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的史书体例。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的联系。
例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竹书纪年》《汉纪》《后汉纪》《国榷》等。
因为编年体是中国古代历史最为悠久的史书文学体裁,故《隋书·经籍志》称之为“古史”。
以事系日,以日系时,以时系年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由周代史官于公元前841年前后创体,《左传》完善其体例,荀悦《汉纪》创断代编年体,司马光成通史编年体。其它的编年体史书,还有纲目体、起居注、日历、实录、东华录等。
代表作品
《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
《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年)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编年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编年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