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朱元璋驾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朱元璋驾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朱元璋驾崩前的回忆?
朱元璋回忆起自己的一生,感慨良多。他曾经是一个贫苦的农民,靠着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一步步地走上皇位。他为了国家的繁荣,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建设,虽然有过失误,但还是尽力做了最好的决策。现在,他即将驾崩,他深深地爱着他的国家和人民,他希望他的后人能够继承他的遗志,继续为国家的繁荣而努力。
史载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其中他最喜欢的是太子朱标,遗憾的是,太子朱标在37岁的时候便去世了,悲痛不已的朱元璋就把治国的希望寄托在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身上,这一决定引起了朱元璋其他儿子的不满,毕竟大哥不在了还有那么多弟弟,怎么继承人却成了皇孙,这其中又以四子燕王朱棣最为不甘,因为除了朱标外,他本人是众兄弟中最有继位希望的。
朱元璋自然清楚这暗流涌动的局面,于是他在弥留之际传下一道密旨让朱棣速来觐见,但众人都不知朱元璋此举的意图,坐立不安的朱允炆便跟谋士商议,最终起草了一道***圣旨,让已在半路的朱棣原路返回,疑心有诈的朱棣只得先回封地了。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奄奄一息,但他还记挂着朱棣之事,便声嘶力竭的重复问身边的大臣:“燕王来否”,却没有得到一个人的回答。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炆继位,但他在位仅4年,就被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了权,朱棣登基为永乐帝,朱允炆却落得不知所踪的下场。
朱元璋在位多少年?几岁死的?
朱元璋在位31年,病逝享年71岁。
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制度,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赋税,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关系上,确立“不征之国”。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在位31年,70岁驾崩。
朱元璋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端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贫寒,大饥荒家人几乎死尽。为生活所迫,朱元璋少年时在皇觉寺为僧,备受僧侣欺凌。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同年,派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伐,将元朝末代皇帝顺帝赶出关外,正式统一南北。朱元璋在促进社会稳定、鼓励生产、选拔人才、打击***、改革行政机构等方面还是做出了不少功绩。朱元璋可谓功过参半的君主,他的一生充满了神奇色彩。1398年,朱元璋病逝。
31年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1]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人[2]。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243]年号“洪武”。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病逝享年71岁。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徙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赋税,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
明高祖朱元璋?
朱元璋 庙号:太祖 即朱元璋是明太祖高祖和太祖,通常用在开国皇帝身上,略有区别。 庙号为高祖的皇帝,通常其在位时已经追封了他的某一个祖先为太祖(通常此祖先已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被认为是家族兴旺的奠基人),当他驾崩后,后人便不能再追封为太祖,改为使用高祖。
比如李渊登位后,李虎(李渊祖父)被尊为皇帝,庙号唐太祖。 庙号为太祖的皇帝,通常是没有靠祖上的基业,较近的几代祖上也没有太显赫的人物,得天下后,同常被称为太祖。
比如刘邦,庙号为太祖,就是汉太祖(刘邦也有被称为高帝的说法,但高是谥号,不是庙号,不要搞错)。
另一个例子是,明太祖,朱元璋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朱元璋驾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朱元璋驾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