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红衣大炮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红衣大炮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的红夷大炮杀伤!威力如何杀伤范围多。***是如何装填,是像电影演的把火药做成实心球一样,还是将散状?
红衣大炮,原名“红夷大炮”,因为炮身上常常覆盖红布,因此得名为“红衣大炮”,能够获得盖红布的待遇,本身也说明了这种火炮的强大特点:这是一种英国荷兰等欧洲顶级强国专用的前膛加农重炮,射程威力十分惊人,堪称整个十七世纪,全世界杀伤力最为强大的攻坚武器!
这种武器有多厉害?通常长三米,口径达到一百一十毫米以上,寻常的红衣大炮的吨位,都在两吨左右。而在明末中国大规模引进后,更是开发出各种加强版,最为强悍的红衣大炮,吨位高达四五吨,杀伤力更毫不含糊:射程最高可以达到十公里,发射27斤以上的重磅炮弹,常见坚实的城墙几下被砸的轰然倒塌。其战场杀伤效果,远远领先明军之前“大将军炮”等传统火器!
明朝火器简史?
从宋朝以来,中国的火器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到明朝时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明朝军队普遍使用了火铳、鸟铳等各种火器,广泛用于各类战场,还组建了独立建制的炮兵——“神机营”。
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明朝甚至还大胆地从欧洲引进、仿造先进的大炮,如佛朗机炮和红夷大炮。
在明朝和清朝最初的战争中,明朝火器技术明显占优。在1626年打响的“宁远之战”一战中,努尔哈赤率13万精兵读渡过辽河,强攻宁远城。袁崇焕利用包括11门红夷大炮在内的12门大炮防守宁远城,让后金军队伤亡惨重,取得了对后金作战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明朝时红衣大炮大显神威,领先西方两百年,为何到清朝就落寞了呢?
明朝红衣大炮领先西方两百年?我是不是理解能力有问题。
实事求是的说,火药的确是中国最早发明的,并且在宋朝时期已经能够制造出早期的火药射击武器,此后一直到明初,中国火器还是领先世界,但是时间跨度并不长,主要不过是元朝不足百年的时间。
明朝前期,朱棣更是建立了神机营,也是世界上第一支独立成建制的火器部队,可以说,在这个时期,中国还是领先世界的。
然而从此之后,明朝又恢复了宋朝时期形成禁锢的文化思想,对于火器的发展并不关心,在进入稳定之后,依然***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政策,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明朝进入文化的沉寂时代,火器并没有丝毫发展,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因为火器射程近、装填缓慢,无法应对游牧骑兵的冲击,最终被淘汰,反而是弓箭经过改进后更加实用。
到明中期,中国的火器水平无论是枪还是炮都无法与西方进行对比了,15世纪中叶欧洲在掌握了生铁冶炼和铸造技术后,火炮得到飞跃性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到东南亚后,葡萄牙曾经想要侵略中国,因此在香港附近发生中西方的第一次海战,因为当时明军人数众多,而葡萄牙陷于补给最终被打退。
随后,葡萄牙占据澳门,并且向日本兜售火枪和火炮,正是火器的涌入不仅改变了日本国内的政局,日本随即可以对外扩张,进犯朝鲜,但是明朝在研发出了“鸟铳”后能够与日寇进行抗争。
然而,总体上来说,东方在火器上已经严重落后于西方,尤其是在火炮上。
在16世纪,明***曾经大量购买“佛郎机铳”这种轻型火炮,到17世纪初的时候,中国又开始从西方引进重达几吨的红夷大炮,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这种火炮是一种舰载火炮,明朝***购买是想用它去抵抗游牧民族对城池的进攻。
提主要稍微读点儿历史常识之类的儿童读物,这样提问题是要贻笑大方的,红夷大炮本来就是泊来品,明末镇守辽东的明军总兵祖大寿还发炮打死努尔哈赤,估计你连小人书都没看吧?顺便告诉你,现存世最大囗径的红夷大炮在厦门胡里山大炮台,德国克虏伯兵工厂制造。参观门票三十元,有机会去看一下,摸摸不用钱,解说员会向你科普红夷大炮知识。 还有,什么叫“红夷”呢?所谓的“红夷”就是指欧洲老殖民者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厦门鼓浪屿田尾路的荷兰领事馆当地人称“红毛海关”,红毛发明了红夷大炮开拓海外领地,掠夺世界,后来传到中国来,红夷叫红衣,明白了吗?
红衣大炮其实是红夷大炮,是明朝末年从西方进口的各种火炮和按照西方火炮仿造的火炮总称,何来领先西方两百年一说。
在明朝末年,由于面对后金的军事压力,明朝决定从西方进口火炮以与后金军作战。徐光启因为与利玛窦等人结识,后加入了天主教,对于西方科学技术有一定了解,因此在万历四十七年徐光启就建议朝廷招募匠人来京铸造大炮。后来徐光启又通过在澳门的葡萄牙商人购买火炮。
不过据考证,葡萄牙商人提供的第一批火炮是从搁浅的英国军舰上打捞出来的舰炮,并非葡萄牙自己生产。之后葡萄牙商人提供的火炮有在澳门生产的火炮,也有从其他地方进口的火炮,因此红夷大炮并非一种火炮的称呼,而是多种火炮的总称。
红夷大炮相比明军原来使用的火炮更先进,无论威力还是射程都有所提高,在对后金军的作战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宁远之战就是红夷大炮发挥威力,击退了后金军,因此明朝后来转而生产此类火炮,进行了仿制。而屡遭红夷大炮打击的后金军自然也是非常重视这种火炮,也进行了仿制。崇祯四年后金仿制红夷大炮成功,据说就是因为夷字犯了忌讳,所以改叫红衣大炮。
一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为止,清仿造的各类红衣大炮还是其所有火炮中最先进的一种,不过由于承平日久,所以此时的红衣火炮制作工艺甚至还不如明末清初,炮膛内坑坑洼洼,火炮质量低劣。而英军的火炮经过发展,已经比当初更为先进,一进一退之间,双方的差距就更大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红衣大炮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红衣大炮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