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铁铉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铁铉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山河月明鼎石是谁的儿子?
《山河月明》中鼎石是铁铉的字,其父亲名为铁仲名,在铁铉被处决后安置到海南。
铁铉,字鼎石,明朝初年名臣,历任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在靖难之役中不肯投降起兵造反的燕王朱棣,并召集溃败的士兵坚守济南,击退燕王朱棣,在朱棣夺位后施以磔刑,时年37岁,后人尊敬其忠义,在各地修建铁公祠来纪念他。
被朱棣虐杀的“最硬骨头”铁铉,后代为何有汉族也有回族?
华夏民族的铁姓源自子姓,是春秋时期卫国商朝移民以地名铁丘为姓。
但是铁铉不是华夏民族的这一支铁姓,他祖上本就是色目人,随蒙古军队入华夏,其祖善冶铁,故而以“铁”为姓,到了铁铉这一代,已经是明朝,铁家已融入华夏大家庭,而铁铉自己,则学识渊博,熟读经史,以国子生身份选授礼部给事中,后调任都督府。
铁铉,人如其名,善于断悬案,铁面无私,朱元璋甚是器重,赐其表字:鼎石,可见对他的评价。
铁铉也对得起朱元璋的这份信任。
1399年,朱棣由北平起兵,正式开启靖难之役,一年后,燕王大军兵临济南,守将正是铁铉。
铁铉对得起自己的姓氏,也对得起朱元璋的赐字,朱棣攻济南三个月不下,还差点被铁铉的诈降之计被铁门砸死。
朱棣绕过这个硬骨头,一路高歌猛进,攻克南京,建文帝出走不知所踪,朱棣称帝,然后反攻济南,此时济南已成孤城,铁铉终于寡不敌众,城池陷落,受磔刑而死。
朱棣虽痛恨铁铉,但仍欣赏其忠义,山东各地,百姓建起了铁公祠,祭祀铁铉,更是成为了济南的城隍老爷。
你们了解明朝“铁铉画像破朱棣”吗?这个计谋究竟高在何处?
此事发生在“靖难之役”的济南之战。建文二年(1400年),统帅六十万大军的李景隆被朱棣击败,仓皇逃往济南,朱棣紧追不舍,李景隆残军再度大败,燕军遂围济南城。山东参政铁铉、都指挥盛庸死守济南城三个月,城池将破之际,盛庸却将朱元璋的画像和排位摆上了城头,导致朱棣进退不得,再加上平安骚扰燕军粮道,朱棣最终被迫撤军。
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在第一次被朱棣击败之后,朝廷非但没有降罪于李景隆,反而调集六十万大军使其再度北伐。结果,李景隆与朱棣在白沟河一场大战,眼看即将胜利,却因帅旗突然折断而再度惨遭战败,慌忙率领残兵撤往德州,燕军追击,李景隆又撤往济南。
五月十五,燕军进攻济南,李景隆十万残兵败将根本毫无抵抗力,旋即战败,李景隆逃走,燕军遂围济南。此时,济南城内只有都指挥盛庸所部,在外督办粮草的山东参政铁铉听闻消息连忙赶赴济南,与盛庸歃血为盟,意图死守城池。
靖难以来,燕军虽然屡战屡胜,却被牢牢限制在河北一带而不得扩展,若能够攻占济南,燕军便可切断朝廷南北联系,进可南下渡江,退可画疆自守,形势将大为好转,因此朱棣对济南可以说是势在必得。而铁铉也深知此理,因此与盛庸坚守济南,势必不让朱棣夺取。
六月八日,燕军兵临城下,朱棣劝降无果后遂下令攻城,然铁铉亲临城头指挥固守,燕军久攻不下只能将济南合围,以待良机。转眼三月已过,济南城仍然久攻不下,便有人献计可掘开黄河引水灌城,铁铉得知消息后,又以诈降之计诱杀朱棣,朱棣差点被杀死在城门洞中。
朱棣惊怒之下对济南展开猛攻,并用大炮轰击城墙、城门,眼看城池将破,铁铉却又使出了一记损招,他讲朱元璋的画像悬挂在了城头之上,又亲自书写了大批朱元璋神主灵牌,摆放在城墙各个垛口,结果导致燕军进退不得。
关于铁弦计谋破朱棣攻破济南城之事,在多个史料上面都有记载,不过并不是题主所说的铁弦以朱元璋画像来破朱棣用炮攻城,而是铁弦为了避免朱棣用大炮攻城在城头悬挂高皇帝牌位,具体史料比如以《明通鉴》为例史书是这样记载的:以大炮攻城。城中不支,铉书高皇帝神牌,悬之城上,燕师不敢击。
这就有意思了,关于铁玄这位铮铮铁骨之臣确实值得我们去了解,但并不是本题的重点,本题的重点在于铁弦的计谋。评价这个计谋之前,有一个前提需要我们去了解,即燕王朱棣造反之事。
不同于一般的造反,朱棣在造反之时的口号并不是反建文帝朱允炆,他的口号是清君侧,靖国难,简言之朱棣根据朱元璋所留的《皇明祖训》记载来替建文帝清理奸臣,并不是反建文帝,虽然实际上就是反建文帝。这就构成了一个前提,朱棣在面对朱元璋时要有足够的尊重,不管是他的政策还是其他,这点可从朱棣登基后全面恢复朱元璋时期的政策来验证。
铁弦这人也足够聪明他就抓住了朱棣造反时的破绽,然后利用之,直接将朱元璋的神牌往城头一挂,朱棣只能乖乖的退兵。
奈何铁弦的计谋高是高,可耐不住朱棣身边还有能臣姚广孝,姚广孝看出问题的症结后直接建议朱棣毋下城邑,疾趋京师。朱棣也聪明听从姚广孝的建议直取京师,结果靖难成功。
我是日航君,为您解答。
“铁铉画像破朱棣”一事,可以说是神来之笔。在济南城中到处都流传着铁铉这一壮举,现在济南还有铁铉祠在纪念铁铉。那么究竟这么计谋高在哪里呢?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分解。
朱棣当时围攻济南城,济南城并非坚城,铁铉并非武将,士兵并非精锐。可以说当时铁铉的情况十分危急。当时***都以为又小又破的济南城很快就能被朱棣打下来。但是实际情况却是铁铉以自己的才能守住了济南城,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计谋就是铁铉画像破朱棣。
当时朱棣军中装备有大炮,济南城城墙又薄,如果朱棣开炮的话,可能济南城很快就被打没了。面对着气势汹汹的朱棣,铁铉的应对措施是这样的(为了阅读开心,我用戏剧化的语言改写一下):
只见那铁铉趴在城头之上,探出身子,连声大骂反贼朱棣!反贼朱棣!闻听此言,朱棣可以说是气得个七窍生烟,三尸乱跳。一怒之下,朱棣调来数门精钢大炮准备来一个炮打济南城!
济南城并非坚城,城墙薄薄,士兵们都吓得面如土色。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铁铉急将济南城祠堂中朱元璋画像悬挂城头,又亲自书写大批朱元璋神主灵牌,分置垛口。见到此时,朱棣气得青筋暴起,但是面对着自己父亲那不怒自威的画像,他便不敢开炮,济南城得以保全。
就在朱棣气得哇哇大叫,无能为力之事,铉又募壮士,出奇兵,骚扰袭击燕兵,大破燕军。"燕王愤甚,计无所出"。姚广孝向朱棣进言,回北平再图后举。燕军遂于九月四日解围去,从此南伐不敢再取道济南。
此计妙就妙在,朱棣起兵,行谋反之举,但是朱棣名义上却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这个旗号是谁提出的呢?正是朱元璋留下的《祖训》之中的话,据记载:
也就是说,朱棣起兵的旗号,完完全全是借助自己的父亲朱元璋才打得起来的,因此无论如何,朱棣都要维护好朱元璋这一面旗帜,一旦朱棣做出了和朱元璋相悖的事情,那么必然落得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下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铁铉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铁铉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